分享

陜西明年起實施新環評政策項目備案只需10分鐘
陜西傳媒網  2018-12-29 12:09:48

  從2019年1月1日起,陜西省將實施新的環評政策。昨天,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佈會,就《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建設項目目錄(2018年本)》進行了解讀。和原執行政策相比,新政實行了“瘦身”。

  根據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編制有關開發利用規劃,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開發利用規劃,不得組織實施;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

  “今年全省的環評文件中95%是環境影響登記表,隨著環境影響登記表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大大減輕了建設單位的負擔,從15個工作日的審批到現在只需要登錄備案系統進行備案10分鐘就能辦妥手續。同時,也為審批部門減輕了負擔。”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處處長孫麗介紹。與此同時,在取消試生産審批、財政預算技術評估經費等方面,將20項原由生態環境廳審批的非輻射類建設項目和竣工環保驗收的行政許可,下放到市縣生態環境部門。

  如何從環評管理方面把好秦嶺的生態保護關?為此,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嚴格環境影響評價準入的通知》。根據《通知》,對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建設項目不得辦理相關手續;應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而未開展或未完成的,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不得受理和審批規劃所含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

  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處副處長岳洪環表示,今後,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受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後和對環境影響報告書作出審批決定前,應當通過網站或者其他方式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發現建設項目未充分徵求公眾意見的,應當責成建設單位重新徵求公眾意見,退迴環境影響報告書。”(薛文靜 記者 石喻涵 )

編輯: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