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陜西省加快生態修復,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自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系統功能逐步恢復,以大熊貓、朱鹮、金錢豹為代表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頻頻出現,種群興旺。
位於延安市的黃橋(子午嶺)林區,被稱為黃土高原上的生態屏障,目前森林覆蓋率已達94%,生態的持續向好加速了自然界食物鏈條逐步健康完善,也讓“站在”生態金字塔頂端的大型食肉動物--金錢豹,再次出現在林區中。2018年6月,在延安市境內的子午嶺林區,監測到了迄今為止最大的華北豹野生種群。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馮利民:“我們在延安子午嶺林區發現了,目前中國境內最的華北豹種群,這個種群密度是中國境內最高的。”
華北豹又稱金錢豹,這次在子午嶺林區800平方公里的監測區域內,共拍攝到華北豹個體數量至少28隻。如此大規模的種群出現得益於子午嶺生態系統和食物鏈的恢復,至此華北豹這一中國特有的豹亞種,在野外生存的現狀也逐漸清晰。
延安橋北林業局陜西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局局長賈生平:“華北豹等野生動物的發現,標誌著子午嶺保護區已形成了一個完備的森林生態系統,生態環境得到良好的修復。”
隨後,在陜西黃柏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陜西省老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一些保護區內,當地林業部門也都捕捉到了金錢豹的身影。從黃土高原區域到秦嶺山脈,野生珍稀動物的足跡範圍在逐步擴大。在陜西漢中的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僅在一個月內,保護區工作人員和當地老鄉就先後5次與野生大熊貓“偶遇”,它們或“登高望遠”或“林間小憩”,模樣十分可愛。同樣在2018年6月,安康市寧陜縣寧東林業局旬陽壩林場的紅外相機,拍攝到了林麝的身影,從照片中林麝頸部的定位項圈可以判斷,這頭林麝正是2017年6月29日,被野化放歸的13頭林麝中的其中一頭。
近年來,秦嶺大熊貓野外種群密度和數量增幅居全國之首,擁有345隻,人工圈養數量達到22隻,成為全球唯一人工圈養秦嶺大熊貓種群基地。被譽為東方寶石的朱鹮,在陜西野外種群達2000多只。羚牛、金絲猴和金錢豹種群數量分別為4000、5000和250多只。(陜西廣播電視臺《陜西新聞聯播》記者 況元媛 黨璽 田紅 富縣臺 葉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