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西安高新區發佈《西安高新區聚力首善教育品質 創建一流教育強區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明確要大力實施教育“136”行動,聚焦辦學條件改善、教育資源共享、師資隊伍建設等“五個加快”,創建一流教育強區,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高新區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大支撐,為“大幹123、建好首善區”作出積極貢獻。
高新區學校教育環境。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明確奮鬥目標 三年建成一流教育強區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既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高新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著力補齊短板、提升教育品質,制定了西安高新區教育事業發展三年總體目標——“一年攻堅”“二年突破”“三年品質”。
在實現三年總體目標的過程中,高新區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抓高新區發展2.0版的戰略機遇期,全面對標北京海淀區、上海徐匯區等教育強區,統籌發展學前教育,做優做強義務教育,做大做精高中教育,創新發展其他教育,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準均衡、高品質服務、高品質育人”四大原則,積極實施“136”計劃——圍繞“首善教育品質一流教育強區”1個目標,聚焦“校舍改造提升、教師隊伍優化、教育品質均衡”3大任務和“黨建引領工程、基礎改善工程、品質均衡工程、師資建設工程、教育開放工程、活力提升工程”6項工程,多措並舉,鑄造首善教育品質,建設一流教育強區,辦好人民滿意的高新教育。
細化重點任務 六項任務確保工作落地落實
“一流教育強區”的創建要細化並落實在各項目標任務中。首先實施黨建引領工程,強化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包括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學校德育陣地作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三個方面。
實施基礎改善工程,建設“品質校園”。高新區將從合理規劃教育設施布點、推進“互聯網+教育”、推進教育扶貧三方面著手,在各鎮(街)確定重點發展學校及幼兒園,同時新增高標準教育資源,到2020年,配建35所公辦中小學和幼兒園,另外,充分利用高新區內已有資源,構建醫院、企業、社區、職業學校、社會機構共同參與的教育模式。
高新區學校教育環境。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實施品質均衡工程,打造“品質教育”。高新區將從實施“1+1”“1+N”、構建“六同步”模式兩方面著手,“內用外引”優質資源,內用高新區名校,外引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共同實施“1+1”“1+N”“名校+”模式,促進高新區教育優質資源全域覆蓋。
實施師資優化工程,鑄造“品質隊伍”。包括優化教育人事管理模式及教師培訓體系兩方面。強化教育系統黨委對學校領導幹部的培養機制,推行校長負責制為核心的現代學校管理模式和教師全員崗位聘用制,不斷提升教師待遇增加教師職業吸引力,保障中小學教師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
實施教育開放工程,引入“品質資源”。包括引入資源合作辦學、推進教育國際交流、加強“英才引入計劃”三方面,推動教育國際化水準,為高新區教育事業注入新鮮血液。
高新第二學校。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實施活力提升工程,強化“品質特色”。高新區將以深化校本課程改革、建設校外教育基地、推進品質科研建設三方面為突破口,打造校本特色課程,促進“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局面形成,促進學校文化整體提升。
強化保障措施 全區形成合力加速教育發展
為保障《三年行動計劃》順利推進,高新區制定了強有力的措施,以加強組織機構保障、經費投入保障、督查考核保障三方面為抓手,全區上下形成整體合力推進高新區教育發展進程。
西安高新區成立以黨工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全面統籌協調教育局、組織人事部、規劃局、國土局、創新發展局、財政局、各鎮(街)等相關部門組成建設領導小組,明確目標任務,落實責任分工,指導、協調、實施《三年行動計劃》。
為提供強有力的經費保障,高新區不斷完善政府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機制,積極推廣PPP模式,確保財政教育經費預算安排達到並超過國家對“三個增長”的要求,力爭三年內公共財政教育經費支出佔公共財政總支出分別達到8%、10%、15%目標,加大對教育內涵發展、幹部教師培訓、待遇提升等領域的傾斜力度。
教育關乎國運民生,承載著民族振興的希望,寄託著每個家庭的期盼。隨著高新區的發展模式進入2.0版本,教育事業體量倍增,擁有各類學校213所,在校學生10.54萬人、教師9317人,一躍成為西安市教育大區。 (記者 代紅玉 通訊員 于秋瑾)
高新二校2012年加拿大學習交流團。高新區管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