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鑄就追趕超越的基石——安康高新區土地統徵儲備中心以和諧拆遷促發展
陜西日報  2019-01-08 09:45:39

  “愛國,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切實體現在行動上。對於我們來説,就是打造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隊伍,為追趕超越貢獻力量,為人民群眾謀求幸福。”2018年12月23日,安康高新區土地統徵儲備中心主任況詩山,指著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對記者説。

  徵地拆遷是城市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年來,安康高新區沒有因土地統徵、拆遷安置、收購儲備等引發一起群眾上訪事件。徵地拆遷工作的順利進行,為安康高新區在短短5年時間實現華麗轉身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源於我們的幹部有愛國敬業的情懷,有建功立業的追求,有心繫百姓的意識。”況詩山説。

  和諧,在開局中凸顯

  萬事開頭難,對於這句話,安康高新區土地統徵儲備中心(以下簡稱土地統徵儲備中心)的幹部們有著深刻的體會。

  2010年,在土地統徵儲備中心成立之初,因以前徵地拆遷中一些村民沒有得到妥善安置,所以部分村民不願配合拆遷工作,就連一些村幹部都對拆遷工作持抵制態度。

  “面對工作中遇到的巨大壓力,我們鼓勵大家要多關心群眾的需求,取得群眾的信任。”況詩山説。

  為了獲得群眾的理解,土地統徵儲備中心的幹部們夜以繼日加班加點,把有關徵遷政策、安置方案、補償標準、獎勵辦法等群眾關心的政策法規編印成冊,挨家挨戶地發放。

  終於,有一名群眾上門來詢問:“你們説話算數嗎?”

  “我們宣傳的政策不僅算數,還要堅決兌現。”土地統徵儲備中心的幹部斬釘截鐵地回答。

  經過耐心地解答,那名群眾臨走時表態:“只要你們幹部説話算話,我們老百姓一定支持你們的工作。”

  有了突破口,土地統徵儲備中心的幹部乘勢而動,對那些擱置了10年之久的未安置戶進行調查摸底,並了解群眾訴求,為他們講解政策,最終使以前800余戶拆遷未安置戶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我們支持拆遷工作,是因為幹部們説話算數,承諾的事情全部兌現。”安康高新區羅家梁村黨支部書記周強告訴記者。

  矛盾,在實幹中化解

  徵地拆遷,面臨重重矛盾。

  群眾有訴求、項目要進度、徵遷要推進、環境需保障,無論牽涉到哪方面的矛盾,都要及時協調解決。

  羅家梁村村民周飛告訴記者:“以前,我住在磚木結構的房子裏,條件差,周邊交通也不便。現在,我住進了現代化的小區,房子寬敞明亮,家裏接通了有線電視、網絡、天然氣等,生活十分便利。我還開了一家小店,經營五金器材,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土地統徵儲備中心充分保障群眾利益,改善群眾生活,得到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以前,群眾對我們有抵觸情緒,現在和我們成了朋友,見面都熱情地與我們打招呼。只要心中有群眾,實實在在為群眾辦事,一切矛盾就能解決。”土地統徵儲備中心一名幹部説。

  據統計,土地統徵儲備中心2018年累計化解各類矛盾問題2000余個,使幹群關係在徵遷工作中得到進一步增進。

  成績,在信任中取得

  安康高新區的徵地拆遷工作,由幾年前的“天下第一難”變為現在的“和諧促徵遷”。這種轉變,也帶動著當地群眾生活不斷改善。

  羅永路是安康高新區居尚社區居民。以前,他在外地打工。村子拆遷後,他看到了商機,返鄉搞起了機械租賃。

  單東剛在房屋拆遷後,參加了由土地統徵儲備中心組織的免費烹飪技能培訓,隨後在居尚社區裏開了家“老單家蒸麵館”。目前,蒸麵館生意非常紅火。

  羅永路、單東剛創業嘗到了“甜頭”,得到了實惠,他們對土地統徵儲備中心的幹部更加信任、對幹部的工作更加支持。

  “好的幹部,應該是有境界的幹部。我們經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幹部們到牛蹄嶺烈士紀念碑前參觀,增強幹部為民服務的意識。”況詩山告訴記者。

  近年來,土地統徵儲備中心累計依法徵收農村集體土地2萬餘畝,安置徵收戶4000余戶,圓滿完成了中國西北(安康)國際天貿城、公交樞紐站、高新大道等100余個重點項目建設的徵地拆遷工作。2017年,安康高新區土地統徵儲備中心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陜西省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記者 張斌峰)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