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隆冬時節,天寒地凍。但西安農林人的天地裏一片春意盎然、繁花似錦。走進近郊現代農業園區內,四季的新鮮蔬菜青翠欲滴,鮮花競相開放,它們從這裡走進城市千家萬戶的餐桌與客廳,讓市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市場裏,農産品琳琅滿目。番茄、黃瓜、豆角、青菜以及肉、蛋、奶,除了新鮮更重要的是安全,市民掃二維碼便可進入品質監管追溯體系,看到其生産的全過程。農業是大西安建設的重要基石,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不僅是農林人的目標,更是西安人的共同期盼。
品質安全與農民收入實現雙贏
送走2018,西安市農林委收穫到滿滿的成績單。2018年,市農林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省、市重點目標任務“追趕超越”。
農産品品質安全得到保障。全年全市快速抽檢各類農産品16.4萬批次,完成計劃任務的126%;定量檢測2386批次,完成計劃任務的108%;全年省級考核總體抽檢合格率99.2%,高出目標任務2個百分點。
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三季度,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177元,同比增長8.9%,較上年同期增加0.3個百分點,總量全省第一,增速超目標任務0.1個百分點,在11個地市中與楊陵區並列第四名。預計全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為8.9%。
讓家園更美“菜籃子”更豐盛
2018年,西安農業讓更多人所知曉。無論是年初農曆二月二的西安首屆農民節,還是9月22日啟幕的西安市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上,都洋溢著瓜果飄香、糧食豐收和富足歡樂的喜悅之情。
1月9日,今年72歲的張大媽在華潤萬家超市裏選購當天吃的農産品,她指著擺滿各色蔬菜的貨架笑著説:“你看這些,想吃啥都有。”她感慨地説,從缺食少糧,物質極度貧乏、天天挨餓時代到蔬菜水果四季供應的現在,切身感受到農業的飛速發展。週末天氣好的時候,兒子就帶著她到近郊的農家樂感受鄉村田園風光。“現在的生活就像在天堂裏一樣!”張大媽的體會也是大家的感受,市民們的美好生活與農林人的辛苦付出與努力拼博分不開。
提升農業發展品質
夯實農業生産基礎:開展耕地保護行動,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2.3萬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19.56萬畝,預計總産180萬噸。完成蔬菜生産基地建設18個,蔬菜面積達107萬畝,預計産量370萬噸。預計水果産量121萬噸。預計肉類産量16萬噸、蛋類産量14萬噸、奶類産量48萬噸。鼓勵實施機械化耕種,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已達到85.7%。
推進農業提檔升級:積極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範,全市共建立部級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核心示範區1個,省級綜合示範基地3個,市級千畝示範區50個,建立市級秋糧(玉米、大豆)綠色示範區20個,帶動了糧食生産方式向綠色高質高效轉變。著力打造北方時令水果之都,發展獼猴桃、石榴、葡萄、櫻桃、草莓等特色優勢水果,推動全市特色水果結構調整和標準化提升。
深入一二三産融合:開展田園綜合體試點工作,6個田園綜合體列入首批市級創建名單。開展休閒農業提升年活動,積極推動休閒旅遊與農業融合發展,經專家評審確定10條休閒農業精品旅遊線路,推薦17家休閒農業示範點申報省級創建活動。全年休閒農業接待遊客2650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26.7億元。
強化農産品品質監管:2018年認證“三品一標”農産品(含復查換證)75個,認定無公害農産品基地(含復查換證)65個。完成主要農産品標準化覆蓋率任務。完成周至獼猴桃、戶縣葡萄的地理標誌認證和閻良甜瓜區域品牌認證,截至目前,全市14個地理標誌農産品中有13個取得了農業農村部和國家質檢總局的雙重認證。在全市涉農區縣建立了農産品品質追溯平臺,開展追溯的企業和合作社達到258家,可追溯産品307個。
加大農資市場監管:強化種子市場監管、品質監督、新優品種試驗示範及信息服務等工作。加強獸藥市場監管,全市獸藥經營企業全部納入國家獸藥二維碼管理平臺,實現獸藥市場可追溯管理。
綠色鄉村美麗田園
繼續全面推進“四治一增”:紮實開展“美麗西安·綠色家園”行動,重點實施了6條高速公路、3條鐵路和8條通景公路綠化,完成綠化面積6447畝,為年度任務的100%。完成全市兩路兩側“三化”整治面積7948.74畝。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完成造林面積3.56萬畝,超目標任務18.7%。打好“減煤”攻堅戰,多措並舉推進煤改潔,簽訂農村居民清潔能源使用承諾20萬戶。
落實森林資源保護髮展責任制:完成秦嶺違建別墅整治有關工作,建立保護管理秦嶺地區森林資源的長效機制。配合完成“天保工程”省級考核。全力防控森林火災,森林火災受害率接近零,遠遠低於0.9‰省控目標。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田園清潔”專項行動,減少化肥用量3.22萬噸,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85%;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面積99.15萬畝,減少農藥使用量51.38噸,農藥利用率達到39.6%;建立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置示範網點32個,收集各種農藥包裝廢棄物1.32噸,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3%,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配建和提升150多個規模養殖場污處設施,建成區域性畜禽糞污處理中心3個,創建市級以上畜禽標準化養殖場20個,全市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80%以上,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5%以上;農村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任務完成,全年新建區域性無害化處理場2家,養殖場專用無害化處理設施3家,實現了規模養殖場無害化處理全覆蓋。落實禁養區畜禽禁養限養制度,按期完成禁養區劃定和關閉搬遷任務。全市劃定禁養區6021平方公里,完成了1787個養殖場戶的清欄關閉任務。
增加林業生態産品供給:加快推進苗木花卉産業發展,新增苗木花卉9.1萬畝,累計達到82.46萬畝,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全市累計舉辦花事活動48場次。出臺《關於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為林下經濟、森林旅遊發展奠定政策基礎。
深化農村各項改革
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工作,成立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1745個,超目標任務34%。按照“一建四有”要求,在市級和10個涉農區縣、141個鎮街全部建成了農村産權交易服務中心,497個村依託便民服務中心設立了産權交易服務站。
農村金融改革:逐步健全農業災害風險分散機制,出臺《西安市2018年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方案》。總保費1.89億元,落實市級配套資金1716.01萬元。
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繼續做好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工作,培育現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認定家庭農場193家,總數達到1005家,超額完成任務59.4%。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624家,總數達到8300家。
深入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完成了五區縣13個國有林場改革主體任務,整體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脫貧攻堅群眾受惠
強力推進“十百千萬”産業扶貧工程。重點扶持苗木花卉、中蜂等10個扶貧主導産業,累計扶持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33家,與3707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利益聯接關係,實現全市8492戶産業扶貧戶中長期産業全覆蓋,142個貧困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全覆蓋。
同時建立産業扶貧“三庫一基金”,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大力做好包村幫扶工作。把扶貧與扶智結合起來,建立完善産業脫貧技術服務110指揮體系,累計培訓貧困群眾6.4萬人次。推動貧困群眾通過自主發展産業脫貧增收。
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加強資金多元投入力度:全年申報各類項目320多個,爭取中央及省上資金6.96億元。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入庫項目2個。其中,西安市動物資源化利用中心項目總投資1.18億元;榮華田園綜合體已完成簽約0.29億元。
提高新型農民綜合素質: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全年培育職業農民人數2235人,完成計劃任務的112%;認定職業農民3056人,其中初級職業農民2937人,中級職業農民119人。開展農業科技大培訓,累計培訓1984場次,15.87萬人次。開展農村土專家、田秀才參與職業農民培育684人。促進農産品線上交易,拓寬農産品銷路。
拓展農村信息服務業務: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推進“小農業”對接“大市場”,暢通供銷信息,促進産品銷售。加強與京東、阿裏等公司合作,促進農産品線上線下對接。
2019西安農林這樣幹
新年新作為,新年新征程,新年新發展。2019年,西安市農林人將再按“快進鍵”加速奔跑。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總目標,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紮實推進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積極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
對標“追趕超越”要求和省市目標考核任務,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提升農業發展品質,穩定糧食生産,保障重要農産品供給,推動農民持續增收,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隨著2019年新春的腳步,一幅別樣的古城農業美景圖開始徐徐展開。(文/圖 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