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日,國務院就進一步支持陜西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發展若干政策作出批復,指出要繼續加大對楊淩示範區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多次發文支持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足見楊淩在我國農業和科技領域的重要性。
作為我國第一個農業科學城,1978年的楊陵還僅僅是陜西省武功縣下屬的一個鎮。《史記·周本記》記載,4000多年前,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農官后稷在楊陵“教民稼穡,樹藝五穀”,開創了我國農耕文明的先河。1934年,我國西北地區第一所高等農業學府——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在楊陵誕生。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陸續在楊陵佈局建設了10所農林科教單位,形成農業科學城的雛形。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1979年國務院批准設立楊陵特區。1982年易名楊陵區,屬寶雞市管轄。1983年又劃歸咸陽市。1997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在楊陵區地域設立國家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管委會,為陜西省政府直屬派出機構,具有地市級行政管理權和省級經濟管理權。
1999年,經國務院批准,將中央和省屬的10家科研教學單位合併,組建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楊淩職業技術學院,實現了科研資源和教育資源的實質性整合。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國家級重點學科從1個發展到9個,省部級重點學科由15個發展到25個,先後進入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和國家“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是我國學科最為齊備的農林大學。
1994年起,由科技部等10多個部委和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楊淩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至今已連續舉辦了25屆,累計參加人數超過2960萬人次,成交額9500多億元。“楊淩農高會”品牌價值871.19億元,為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2017年,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楊淩是3個自貿片區之一,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以現代農業發展為主要特色的自貿片區。2016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發起成立“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目前已有70多所高校參與。如今,楊淩同以色列、加拿大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農業科技合作交流關係,與哈薩克斯坦等2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了加強農業合作協議,累計實施農業合作項目120余項。
楊淩示範區黨工委書記李婧表示,楊淩農科“走出去”不僅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發展,也必將促進我國農業科技水準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