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山越嶺走“龍潭”
陜西日報  2019-01-29 11:23:11

  “龍潭”是安康市旬陽縣蜀河鎮龍潭村,因龍潭河流經此地而得名。臨近春節,記者和旬陽縣脫貧辦的同志一起,來到這個旬陽縣與白河縣交界處的深度貧困村。

  1月23日早上,我們驅車從旬陽縣城出發,沿漢江東行50多公里,在蜀河鎮越過漢江,又在崇山峻嶺中蜿蜒顛簸走過20多公里山路,終於來到了巴山深處的龍潭村。“先去看看我們的光伏電站吧,去年12月23日才並網。以後電力部門一季度結算一次,根據發電量直接把錢打到我們村的專用賬戶上。每戶貧困戶一年能夠分紅1000元。”龍潭村黨支部書記孟仕芳介紹。記者看到,在村旁的半山坡上,一塊專門平整出的地上安裝著太陽能光伏板。這是蘇陜合作項目,投資175萬元,給村上增加了一個穩定的增收渠道。

  站在村委會辦公樓前,孟仕芳指著一個山頭説:“龍潭村貧困的一個原因就是自然條件差、交通不便。”

  據介紹,龍潭村338戶1103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18戶692人。“2018年,我們村組織勞務輸出169人,其中貧困戶勞務輸出107戶135人。村上種植油用牡丹230畝、拐棗500畝,還種植黃花菜、魔芋、中藥材等90畝,加上養豬養雞等,62戶244人實現脫貧。”孟仕芳説,由於山大溝深,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支柱産業,現在村裏還有102戶241人未脫貧。

  譚永兵的妻子長期患病,兩個孩子在上大學,他家屬於典型的因學因病致貧家庭。近兩年,他靠養羊增加了收入,去年脫了貧。“我現在有48隻羊。今年市場行情好,每公斤羊肉賣到80元錢,年前賣了十來只,過完年準備再多養一些。”譚永兵這幾天一直在忙活建新羊圈。記者看到,新羊圈建在路邊,下面架空,中間鋪上木板,羊糞從木板縫隙掉落,保持了羊圈的乾淨衛生。新羊圈一共3間,可以養100余只羊。

  説到今年的發展思路,養過多年羊的龍潭村村委會主任徐應芳來了勁頭:“村上也準備養羊,羊圈都準備好了,過完年就把300隻白山羊運回來集中養殖。養殖場由村上的産業合作社牽頭,可帶動70戶貧困戶入股養羊。”

  “不光是養羊掙錢,去年村民養中蜂的收入也很多。”孟仕芳介紹,“貧困戶丁進軍去年養中蜂40箱,自己在網上銷售蜂蜜,每瓶能賣到80元。現在小丁的妻子帶著兩個孩子搬到鎮上移民安置點居住,他和母親在村裏養蜂喂雞,一年少説也能收入4萬多元。”

  和我們一起進村的一位蜀河鎮負責人説,龍潭村自然條件差,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蜀河鎮有12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131戶13220人,2018年脫貧人口841戶3096人。2019年,他們將通過組織勞務輸出,發展旅遊扶貧,吸納群眾就地就業。同時,鎮上還將全力扶持貧困戶種植烤煙、中藥材、黃花菜等,養殖生豬、山羊、土雞等,努力實現1131戶2757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記者 宋志明)

編輯: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