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績效標準體系助力基層人大“脫虛向實”
新華網  2019-01-29 08:56:54

  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地方的縣鎮兩級人大工作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走過場”和“虛化”現象。為破解這一難題,陜西省鎮坪縣經過6年多的探索,建立人大工作績效標準體系,激發了基層人大工作的活力。

  缺乏“度量衡”,工作易“虛化”

  鎮坪縣上竹鎮人大主席團主席陳軍説,在鎮坪縣探索人大工作標準化改革之前,鄉鎮基層人大主席團沒有辦公場所、沒有專職工作人員。談起履職,一些基層人大代表有不知道幹什麼、怎麼幹,幹多幹少一個樣的感慨。

  “不少地方人大工作幹得好不好,取決於人大常委會主任脾氣大小。”鎮坪縣城關鎮書記、縣人大代表鄂坤銀對過去基層人大工作的困境印象深刻。他回憶説,以前人大工作沒有標準、沒有考核,無從評價,也沒有剛性約束和懲戒措施。

  曾家鎮人大主席團主席李昌平説,以前鎮人大會議一散,人大主席團就沒了,人大主席是“光桿司令”。

  鎮坪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陳敬民介紹,黨的十八大以前,縣人大代表從未向原選區選民報告履職情況,甚至有部分代表不知道自己從哪個選區選舉産生,許多選民對縣人大代表也是“只聞其名、不知其人”。

  “部分基層人大工作的‘虛化’,讓這項符合中國實際的好制度就像懸在半空中的葡萄,群眾看著好,就是吃不到嘴裏。”陳敬民説。

  四層標準立,“葡萄”壓枝低

  鎮坪縣委書記羅萬平介紹,從2012年開始,鎮坪縣以問題為導向,將“績效”和“標準”兩個關鍵詞引入人大工作,把縣鎮人大重點工作分割為若干板塊,再將每個板塊的目標、內容、流程、績效等分解量化。

  半月談記者採訪發現,這一標準體系分為縣鎮兩個層次,共33類256條,基本覆蓋縣鎮人大工作各關鍵環節,使基層人大各項工作都有了具體、可操作的衡量和規範方式,可謂一部基層人大工作“操作指南”。

  羅萬平介紹,該體系以四層績效標準解決四個方面難題:黨委加強對人大工作領導的績效標準,保證黨委對人大工作的領導得到落實;人大各類會議的績效標準,破解人大會議審議品質不高、“一府一委兩院”執行人大決議決定和審議意見不到位等問題;人大行使法定監督權、重大事項決定權和人事選舉任免權的績效標準,使得人大可更充分行使職權討論決定事項;人大代表履職工作的績效標準,有效化解人大代表履職鬆散、代表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

  “我們就是把人大制度這串懸在半空中的‘葡萄’拉下來,延長制度鏈條,充實制度細節,通過制定標準,讓這一好制度在基層落到實處。”陳敬民説。

  人大有活力,治理增能力

  在曙坪鎮,半月談記者目睹了正在召開的鎮人大第七次會議,在佈置有莊嚴的國徽、憲法宣誓臺和電子錶決器的主會場,很多農民代表都身穿正裝,認真審查脫貧攻堅工作專項報告。

  “現在做代表有壓力,也更有動力。”61歲的曙坪鎮人大代表王利發説,以前做代表只要簡單準備幾條意見開會時提交就行,現在人大代表的議案要求高,代表要按期走訪選區,按期述職和接受選民評議。

  64歲的縣人大代表魏興龍説,以前做代表比較自由散漫,現在要求高了,事情也多了。“現在群眾向我們反映了不少問題,我們盡力把它們解決在萌芽狀態。”

  陳敬民説,目前鎮坪縣人代會“走過場”現象得到有效克服,人大自身不願不敢不會監督現象得到明顯改善。

  曾家鎮黨委書記陳德鈞説,基層人大工作標準化、規範化之後,最大的好處是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黨委政府在重大決策部署過程中都會徵求人大意見,重要會議還邀請人大代表列席。

  中國人大制度理論研究會副秘書長吳高盛、復旦大學選舉與人大制度研究中心主任浦興祖等專家認為,鎮坪縣對基層人大工作標準化的探索,在發揮基層人大制度作用上成效明顯,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和推廣價值。(記者 儲國強 王穎 郭強)

編輯: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