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政協委員、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董小龍做客西部網、陜西頭條“2019年陜西兩會在線訪談”。攝影 賀桐
“陜西不同類型的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如何更好地服務經濟發展?”1月28日下午,陜西省政協委員、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董小龍做客西部網、陜西頭條“2019年陜西兩會在線訪談”時,就科教大省如何用好資源助力經濟發展、教育扶貧談了自己的見解。
陜西去年停招100多個專業 西安交大成立人工智能學院
我國正在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簡稱“雙一流”建設)。陜西目前有三所高校進入一流大學行列,五所高校的學科進入一流學科行列。陜西也不斷整合學科平臺,在全國第四輪評估當中,陜西進入A類學科27個,排在全國前列,西部第一。
陜西省的高等教育一直排在全國前列,如何將陜西科教優勢轉化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董小龍説,為了適應陜西經濟社會的發展,從2018年開始,陜西停招了100多個與經濟發展對接不夠緊密的專業,同時新增了一批與陜西主導産業契合度比較高的新專業。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月21日,西安交大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這為推動陜西發展智慧經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董小龍表示,“第一、二次工業革命中,中國落在了後面,而第四次工業革命能否領跑其他國家,關鍵就要看人工智能、數字技術方面能否有跨越式的發展。”
陜西省政協委員、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董小龍。攝影 賀桐
在貧困地區建設産學研示範基地 招收更多貧困生進入高校學習
董小龍介紹,2018年陜西多所高等院校和56個貧困縣實行“雙百工程”,主要依靠高校的學科專業、人才和教育培訓方面的優勢來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扶智”和“扶技”,落地支持貧困縣區建設一體化産學研示範基地和實體項目共計125個。
“我們還轉換思路,啟動了消費扶貧,具體來説就是要積極發揮高校這個消費市場的作用,形成高校與貧困縣區結對幫扶的模式,讓貧困縣區的農副産品直接進高校。”董小龍説,目前已達成合同額5600多萬,幫助貧困戶增收。
董小龍介紹説,陜西還把優質教育資源向貧困地區和貧困生傾斜,去年擴大了在貧困地區的招生指標。一方面,高水準大學在貧困地區招生指標增加了3600多名。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也增加了6000多個指標,用來解決貧困家庭子女上學問題。
“在‘教育扶貧’這方面,省委教育工委應走在前列、謀在深處、幹在實處。”董小龍還介紹説,陜西還加大了對建檔立卡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力度,做到了全方位、全口徑幫扶。“2018年貧困生的就業率達到了98%以上,為助力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盡了一份教育人的責任。”(記者 張棋 張錦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