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3日至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對陜西工作作出了追趕超越科學定位,提出了“五個紮實”明確要求,為陜西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四年來,陜西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靶向施策,重點突破,推動各項事業取得了新成績。
在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四週年之際,本報記者踏訪三秦大地,深入觀察四年來陜西發生的顯著變化和深刻變革。從今天起,本報推出“追趕超越 砥礪奮進——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四週年特別報道”,集中展示全省上下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實際行動、實際成果,向總書記彙報,向全省人民彙報。
一年又一年,追趕超越的路上,陜西步伐矯健;
一春又一春,攻堅克難征程中,陜西激戰猶酣。
時針撥回到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著眼長遠、立足全局,對陜西工作作出了追趕超越科學定位,提出了“五個紮實”明確要求。重點與難點,思路與出路,方向與方法……習近平總書記為陜西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囑託,入耳入心;落實,立説立行。
四年時間,雖只是光陰一瞬,但三秦大地的發展變化卻讓人目不暇接。
四年來,追趕超越成為三秦大地最鮮明的主題,“五個紮實”成為陜西發展最響亮的旋律。
四年來,陜西紮實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陜西經濟在新常態的賽道上跑出了精彩的軌跡:
看速度——瞄目標、穩增長,讓陜西經濟奔跑發力快、韌勁足。2018年,陜西GDP達到2.44萬億元,同比增長8.3%,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居全國第5位,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
看品質——轉方式、調結構,讓陜西經濟發展底氣穩、動力強。2018年,陜西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産量同比分別增長70%和36.9%,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全省經濟發展呈現總體平穩、活力增強、質效提升的良好態勢。
鼙鼓催征程。
一個不一樣的陜西,在新時代的無限春光裏精彩呈現,向總書記、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沉甸甸的發展答卷。
“三個經濟”引領 構築開放新高地
2018年陜西省進出口總值351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3%,再創歷史新高
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歐(亞)班列“長安號”開行1235列,重載率、滿載率均居全國第1位。從最初的“一條線”,到現在的“一張網”,中歐(亞)班列“長安號”正成為地處中國西部內陸的陜西連接外界的經濟橋梁。
善弈者,謀大勢。
“以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為突破口,著力打造新高地、拓展新空間,努力使對外開放成為新時代追趕超越的新優勢。”新的時代背景下,陜西深刻把握時代賦予的歷史機遇,明確了新階段的發展方向。
四年來,陜西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把自身發展放到全國、全球的大格局中優化資源配置,著力在推進高水準開放上實現新突破。
——與世界互聯互通,陜西著力打造“國際運輸走廊”“國際航空樞紐”,加快形成航空高端帶動、鐵路公路無縫銜接的現代化交通體系。2018年陜西鐵路旅客發送人數、貨物發送量增幅分別居全國第1位和第2位;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達31.26萬噸,旅客吞吐量4465.37萬人次,居全國第7位。
——踏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節拍,陜西發力“三個經濟”,一路向西開拓,對外交流與合作如火如荼。2018年陜西省進出口總值351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3%,再創歷史新高。其中,進出口、出口、進口增速分列同期全國第3位、第4位和第3位,陜西陸空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集散輻射全國的門戶和樞紐作用正強勢凸顯。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大開放就是大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回應著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基礎的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成為增加陜西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力量。
改革持續深化 經濟活力競相迸發
自貿區165項試點任務基本完成,7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
2018年12月15日,西安文焯建築裝飾裝修工程有限公司法人謝文川在西安市工商局高新分局的微信公眾號上,通過手機操作便走完了企業開辦的各項流程。他高興地説:“太快了,3天就能拿到營業執照,一定要讚一個。”以改革工商登記為切入口,陜西商事制度改革不斷取得突破和創新。
過去四年,越藩籬,涉險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陜西的腳步堅實而有力。
——煤炭行業是去産能的重點領域。2018年12月7日,省發展改革委公佈了我省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的年度成績單:退出煤炭産能596萬噸,關閉煤礦22處。截至目前,我省已退出煤炭産能3626萬噸,關閉煤礦89處,佔2016年至2020年去産能總任務的77%。
——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2018年全省取消、下放或委託行政審批事項247項,精簡25%,市場主體總量增長29.1%。省政府機構改革順利實施,市縣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進。
——國有企業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解決重點難點問題不斷取得新突破。2018年省屬企業超額完成年度88戶“壓減”目標任務;處置“僵屍企業”70戶;7戶混合所有制和5戶員工持股企業改革試點圓滿完成;國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基本完成。
過去四年,陜西牢牢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深入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重點任務,供給體系品質進一步提升,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加快形成。
——“三個經濟”全面發力,推動陜西“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2018年我省設立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組建西北國際貨運航空公司;自貿區165項試點任務基本完成,7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陜西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陜西空天動力研究院註冊運行,西北首家知識産權保護中心落地;全省軍民融合企業超過1000家,産業規模居全國第2位,軍民融合承載能力不斷增強,産業集群化發展態勢良好,“軍轉民”“民參軍”齊頭並進;33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1100億元,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居全國第7位。
——出臺《關於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措施,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經營中的困難,全省非公經濟佔比超過54%。
大刀闊斧的改革,更深層次的開放,為陜西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推進區域協調 高品質發展動能更足
關中平原城市群成為中國第8個國家級城市群,西安正式入列國家中心城市
這是一篇不斷深化改革,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壯麗華章——
2018年9月28日,西鹹新區涇河新城茯茶鎮村民石新順一早就在自家開的茯茶館裏忙碌起來,為迎接即將到來的遊客做準備。茯茶鎮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關中小鎮,如今被打造成以茯茶産業為主的關中特色産業小鎮。這裡的茯茶不僅在國內聞名,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留下了身影。西鹹新區的城鄉協同發展走在前列。
我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截至目前,35個重點示範鎮、31個文化旅遊名鎮建設有序推進,縣域經濟佔全省GDP比重超過55%,成為推動陜西區域經濟發展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板塊。
新時代,陜西放眼全國、走向世界,在更大的坐標係中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
2018年,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獲批給陜西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自此,關中平原城市群成為中國第8個國家級城市群,西安成為中國第9個國家中心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串珠成鏈,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動能進一步延伸,舞出陜西協調發展的矯健身姿。
在鋪展開來的區域發展藍圖上,陜西幹部群眾的思路變得更加開闊,對新發展理念的認識更加清晰——
關中深化協同創新發展。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深入推進,西鹹一體化進程加快,産業佈局得到優化。
陜北推進轉型持續發展。陜北地區堅持能源與非能源並重、開放與保護並舉。2018年,延安、榆林兩市經濟增速均超9%,創近年來新高。
陜南加快綠色循環發展。陜南地區以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為抓手,做強特色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等産業,陜南三市經濟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這是發展量質齊升、活力競相迸發的四年。
這是從跟跑並跑向並跑領跑加速跨越的四年。
四年來,陜西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在改革、開放、創新的新征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嶄新業績。
百舸爭流千帆競,乘風破浪正遠航。今天的陜西正以全新的姿態,擁抱新時代。放眼未來,一個發展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陜西清晰可見。(記者 王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