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朱薄源在茯茶鎮為發貨做準備。 本報記者 王睿攝 春節過後,浩浩蕩蕩的返城務工大軍又出發了。
月是故鄉明,情是故鄉濃。在車站,在機場,外出務工者每當與親人灑淚揮別時,來自親人的一聲聲叮嚀總會深深觸動他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而在西鹹新區,有愈來愈多的務工者“逆流而動”,在建設大西安新中心的浪潮中逐浪而行,把夢想寫在故鄉的熱土上。
“九市開場,貨別隧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2月15日,農曆正月十一,西鹹新區涇河新城茯茶鎮,熱鬧非凡。一大早,朱薄源就來到鎮上的茯茶門店。
這一天,朱薄源研製的古樹滇紅茯就要發往北京人民大會堂,他要提前將茶葉裝箱。“我們和景德鎮一家國禮瓷器廠合作,讓茯茶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成為‘一帶一路’的伴手禮。”朱薄源認真地説。
朱薄源是涇陽縣人,曾在深圳工作。茯茶在他眼中是家鄉的一個文化符號。2013年,帶著對家人的牽掛,朱薄源從深圳返回家鄉尋找商機。2015年,茯茶鎮的開放讓他眼前一亮,他毫不猶豫,成為最早在茯茶鎮上開茶社的一批人。
創業路上多艱辛。為了選出最好的制茶原料,朱薄源跑遍雲南、台灣等地大大小小的茶山,尋找適合製作茯茶的茶葉品種。在茶葉渥堆發酵發花期間,為了確定發花的溫度、濕度,朱薄源每隔兩個小時就需要查看一次發花情況。有一次發花失敗,眼瞅著2噸的原料廢棄,朱薄源心疼得差點掉淚。
功夫不負有心人。到2018年,朱薄源成功開發了古樹滇紅茯、小青柑茯、花茯、小金芽等新的茯茶品種,使茯茶的口感更符合現代人的品茶需求。同年,他研發的茯茶還獲得深圳市鬥茶賽黑茶狀元、黑茶銀獎兩個獎項。
有了好茶,還得有銷路。朱薄源憑藉茯茶鎮日益壯大的名氣和在南方工作時積攢的人脈,北上南下,利用一切機會開拓市場。特別是2018年,朱薄源幾乎以每月開一家茶社的速度,在西安、銅川、韓城、深圳等地開設茶社,推廣茯茶。
在2018年年底中央電視臺製作的“一帶一路”專題節目中,出現了朱薄源和他的茯茶。“茯茶已成為‘一帶一路’的一個特色産品。就在今年1月20日,我們還受浙江嵊州市相關部門的邀請,作為企業代表向前來考察嵊州産業的德國前總統、全球中小企業聯盟主席克裏斯蒂安·武爾夫敬獻茶禮。”朱薄源高興地説。
朱薄源、石新順、王小紅……在茯茶鎮這個創業平臺上,有近200名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2017年,茯茶鎮獲批成為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當地3000多名群眾在茯茶鎮實現就業。
隨著西鹹新區現代産業的聚集,用工需求量不斷上升,為群眾實現就地就近高品質就業提供了方便。
2月15日,西鹹新區在涇河新城舉辦“春風行動”系列招聘會首場活動,受到當地群眾的高度關注。
當天,蘇寧物流、空港大酒店、如家酒店集團等來自西鹹新區及周邊地區共120家企業參與招聘會。招聘會吸引了1.1萬餘名求職者參與,現場達成就業意向1380余人次。
“我以前在新疆打工,今年過年回家,家裏人就不想讓我再去那麼遠的地方了。這不,正好趕上今天有招聘會。”28歲的魏林興在招聘會現場提交了簡歷表,“我是大車司機,這次想應聘冷鏈物流操作員,希望能成功。”(本報記者 王睿 見習記者 姜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