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夜晚,觀燈的遊人紛紛涌進古城。 資料照片
因為一場燈光節,韓城被照亮了。
2019年的春節,冷清多年的韓城古城熱鬧起來了。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整個古城都被濃濃的年味兒籠罩著,人潮人海,熱鬧非凡。看車員黨昱龍説,10多年來,他這是第一次看到古城如此熱鬧。韓城市旅發委的報告顯示,今年的“一帶一路”國際燈光藝術節舉辦得非常成功,它不但照亮了古城,更給韓城帶來了200萬人次的遊客。一場燈會,燃爆了古城,燃爆了韓城的旅遊。 3年前的“突發奇想” 39歲的黨昱龍,是古城文淵閣酒店停車場的看車員,也是一個歷經4屆燈光節的“老韓城”。他説:“這幾年,我眼看著停車場裏的車牌越來越多地從‘陜’字打頭變成了‘晉’字打頭,甚至還看到了來自河南、寧夏和河北的車。我們韓城燈光節的影響力真是越來越大了!”他從停車場的最東頭走到最西頭,每看到一個外地車牌,都要忍不住眉開眼笑。
時間倒退到3年前,那時的韓城其實是沒有燈會的。韓城的旅遊業也不像現在這般繁榮。那時候,韓城被列為計劃單列試點市已經進入了第4個年頭,經濟發展逆勢上揚,工業轉型初具規模,而急需騰飛的旅遊業卻遲遲迎不來一個萬眾期盼的爆發點。是2016年的“韓國旅遊年”給韓城人帶來了“靈機一動”:能不能利用這個機會,辦個燈光節,造個“噱頭”,把遊客吸引到韓城呢?於是,韓城以大學生國際微電影節為契機,與韓國合作,推出了首屆韓(城)韓(國)國際燈會。
一個于偶然當中萌發的“臆想”,無充裕的準備時間、無可資借鑒的經驗,主辦方只是匆匆忙忙在一個城市公園當中擺放了數量並不可觀的燈群,但卻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小小的60個燈光組頓時讓韓城的旅遊景點人潮涌動,人們從西安、渭南、延安和周邊的山西、河南等地驅車趕來,逛燈會,看風景。太史大街人山人海,各大景區人氣爆棚,市區每日流動車輛達到5萬輛,每日遊客人數突破10萬人,刷新了歷年韓城假日遊客流量的紀錄。突如其來的龐大人流讓這座毫無準備的城市手足無措:道路擁擠,交通癱瘓,處處人滿為患,酒店“一床難求”,旅客們沒地停車、沒地住宿、沒地就餐,甚至連包速食麵都買不到。
那個小小的燈會讓2016年的韓城春節著實火了一把:全市接待遊客115.6萬人次,同比增長307%;旅遊綜合收入2.08億元,同比增長392%;景區接待人數70.56萬人次,同比增長293%;景區門票收入316.9萬元,同比增長216%,各項指標衝到了往年的2—4倍。這個燈光節讓韓城的決策者意識到:萬眾期盼的爆發點終於到來了!
“燈會繼續辦!不僅要辦,而且要全力辦!”韓城市委、市政府大膽決策,新一屆的燈光節被列為全市重點工作。 燈光節倒逼環境改善 “韓韓”燈會的一炮走紅,激起了韓城大辦燈會的熱情。
從2017年開始,韓城市把燈會的名稱改成了“一帶一路”國際燈光藝術節。名稱變了,規模變了,期望值也變了。市上專門成立了“燈光辦”,把燈光節的布展範圍從過去的一個公園,擴展到了“一線兩點”,覆蓋了新城、古城、澽水河、國家文史公園、黨家村5大片區的範圍,區域跨度50余公里,時間跨度5個多月,可謂規模空前。
可惜,如此規模的燈光節,由於戰線過長,燈群分散,重點沒有突出,所以,期望中的效果在接連的兩年時間裏,始終沒能到來。好在大規模的燈光節建設,帶動了韓城旅遊環境的大幅改善。燈光一亮,全城聯動。在燈光節的倒逼下,韓城的城市亮化與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交通上,從2016年燈會期間的“韓城堵”到如今新增大型公共停車場60多個,開通城東大道、旅遊東線、西延橋等道路;配套設施上,從酒店“一床難求”、飯館“座無空席”,到如今全市接待床位從8000張增加至24557張,餐飲企業達到2783家,能同時容納4.5萬人就餐;購物上,從“速食麵都沒處買”,到如今大型商超20家,專業類韓城特産店110余家。一系列的配套升級讓韓城的旅遊硬體空前的“硬”起來。
圍繞著燈光節,一場從城市到鄉村轟轟烈烈的“五城聯創”工作全面啟動,全市所有部門齊發動,尋差距、補短板、優環境、抓引資,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因為一場燈光節,韓城的基礎設施改善了,燈光産業發展了,城市亮化跟進了,志願者隊伍壯大了、車讓人行為普遍了,城鄉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市民文明素質全面提升。
“韓城的燈光節並不僅僅是看燈。”燈光節總指揮、韓城市委政法委書記劉革説,“燈是一個城市的氛圍,吸引人來賞燈,是為了更好地留住人來賞城。”3年來,從“韓韓”燈會,到2017年、2018年“一帶一路”國際燈光藝術節的探索,到2019年的厚積薄發,韓城做到了從引來人到留住人,從“賞燈”到“賞城”的巨大轉變。 當燈光邂逅了古城 今年的燈光節裏,古城格外亮。
作為全國保存最完整的6座古城之一,韓城古城“站”在澽水河畔、匯聚了明清民居風格,就像一座活的博物館,定格成一處坐標,吸引著無數遊客的眼睛。今年,這座“博物館”,一遇上流光溢彩的燈光展,就像發生了一場戀情,讓人無可救藥地喜歡上了。
今年的燈光節,韓城幾乎把所有的燈組都集中在了古城。古城管委會主任郭曉峰説,過年前的兩個月時間裏,古城管委會全力以赴,讓整個古城的每一條街巷都亮起來,讓古城營造出別樣的味道。走在這樣的72道街巷裏,仿佛就是與歷史來了一場親密接觸,你踏的是石板路面,看到的是青磚灰瓦,走過的是明清四合院,觀賞的是趙氏孤兒、禹鑿龍門、鯉魚躍龍門、尾生抱柱等與韓城血脈相連的故事燈展,感受到的不光是熱鬧,更是享受了韓城1500多年的歷史與現代風情。
這樣的一座古城,因為燈光節平添了一份溫馨與熱鬧,燈光也跟著古城有了一股子來自歷史的風韻,仿佛是隋唐的明燈亮了千年,依然沒有滅,把亮色也修煉得處變不驚了。
在這樣的古城中游玩自然別有一番風味。這不是朱林第一次來韓城,卻是他最驚喜的一次韓城之旅。朱林是山西臨汾人,家距這裡只有150公里的他,在朋友圈看到社火表演,便帶著父母自駕從臨汾到韓城,直奔古城。“上次看了一趟司馬祠,去了趟黨家村,就匆匆趕回去了。”朱林説,“這次為了看晚上的燈會專門多留了一天,留得太值了!”朱林和父母在格外熱鬧的古城中走走停停,看了四合院,免費品嘗了羊肉饸饹,再往裏走,戲臺上民歌演唱、社火表演接連不斷。“這邊的小巷彎彎繞繞,每轉一個彎都是完全不同的燈,走得人充滿新鮮勁兒,不知道下個轉角會遇到什麼,感覺簡直太奇妙了!”
朱林只是今年春節眾多來古城的遊客中的一位。2019年春節長假7天,僅古城一個地方,就接待了遊客31.77萬人次,創造了不俗的成績。
燈光節催生韓城“夜模式” 在城東大道盡頭、古城入口處,有一個巨大的“金豬送福”燈展,側面印著“陜煤集團”的標識,是陜煤集團獨立設計製作的燈光作品。這是本屆燈光節“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場化運作模式的一個縮影。“往年的燈光節都是政府主導,策劃、製作燈組後,進行廣告位招租。”韓城市燈光辦滑美琴告訴記者,“今年我們沒有燈光節的單項列資。政府創造環境,讓企業講自己的故事。”
由於連續4屆的成功舉辦,影響力和品牌力得到充分認可,今年燈光節從籌辦以來,就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深入參與。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陜西龍門鋼鐵有限責任公司、陜煤集團韓城礦業有限公司、綠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67家企業積極參與,參與的企業涉及工業企業、食品加工業、金融等多個領域。
從前的韓城是屬於白天的,冬夜是黑的、冷的。從高樓往下看,整個城市都歸於寂靜和冷清。自從有了燈光節,人們紛紛從家裏走出來,走進夜裏的韓城,燈光和人氣一下讓冬夜暖了起來。過去,這個擁有著司馬祠、黨家村等豐富旅遊資源的城市,卻從來沒有一個大型的夜間戶外活動,燈光節的出現,就像一根魔棒,對城市的酒店、餐飲、交通等都帶來了“刺激”作用,探索出了一條可複製的“夜韓城”模式。濟南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中也有印證:研究發現,60%的消費行為發生在夜間,大型商場每天18時至22時的銷售額佔比超過全天銷售額的50%。過去,來韓城遊玩的旅客,匆匆地來,匆匆地就走了,不用吃住,不用逗留。而燈光節的出現,很好地留住了客人,拉動了“夜經濟”,繁榮了韓城的旅遊市場。
韓城市委書記褚錦鋒説:“今年燈光節的巨大成功,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將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再借鑒自貢燈光節的市場模式,把明年的燈光節辦得更有特色,讓它真正成為撬動韓城經濟轉型騰飛的支點,並將強勢促進韓城走出一條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的發展之路。”(記者 申東昕 記者 盧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