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打基礎、高校提供智力支持、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在7日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陜西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如何多維度推動高品質發展成為代表們審議中的焦點。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頻提高品質發展,充分強調其重要性,明確指出要“健全與高品質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
“提升營商環境是走高品質發展之路的前提基礎。陜西必須要撕開一條口子以開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推動創新,營商環境就是這個口子。”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副省長梁桂説。
2018年,陜西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分別從國際化和本土化角度優化營商環境。既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指標,測算每個項目審批時間,又著力解決仲介機構服務不透明收費、招投標違標、涉企收費等具體實際問題。
梁桂説,陜西省13個服務網平臺目前已經全面建成,要讓數據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路,讓權力在聚光燈下集中為老百姓和企業服務。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高品質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應協同推動。2018年,陜西秦嶺北麓違建別墅問題引發全國關注,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省長劉國中表示,省委省政府在中央專項整治工作組指導督促檢查下,全面徹底整治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問題,共拆除違建別墅1185棟,沒收9棟。
談及環境保護推動高品質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延安市市長薛佔海回憶起電影《黃土地》裏陜西水土流失的畫面。“電影裏的畫面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現在的情況卻大不相同。”他説道。目前,延安累計退耕還林達到1077萬畝,佔全省退耕面積近三分之一。入黃泥沙量從以前每年2.58億噸降低到現在0.31億噸,野生動物種群和生物多樣性呈現明顯恢復趨勢。
多位代表指出,推動高品質發展需要發揮科技創新的力量,通過完善創新創業支持政策,吸引創新平臺、創新團隊在陜西真正落地生根。據統計,2018年,陜西孵化企業和團隊超過1.4萬個,33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1100億元,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居全國第7位。
高校作為推動科技發展的重鎮,如何為高品質發展提供智力吸引代表關注。全國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指出,由西安交通大學與西鹹新區聯合建設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給出了答案。
“新的大學形態是主動把大學和社會形態融為一體,從社會發展需求重新規劃人才定位和培養模式,這個創新港將會吸引來自全世界的學者和企業組成的共同體,是一個完全沒有圍墻的學鎮,匯聚高素質人才。我們期待著它不是孤島,而是能夠引領整個西部地區發展中起到示範作用。”王樹國説。(黃鈺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