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而興的浐灞,自成立以來就打造生態治理範式,很多人為了維護浐灞的良好生態環境,而默默貢獻著,這些浐灞生態的建設者,他們背後的故事總是讓人倍感溫暖。
2019年2月15日,西安市啟動首個生態日,在活動之際,我們尋找了五位基層生態建設者,從今天起,將持續推出“浐灞綠色新鮮人”特輯,帶你品讀他們的故事。
守護浐灞生態區的水清岸綠 也有他們一份功勞
西安浐灞生態區始終堅持“生態立區”戰略,著力加強對浐河、灞河流域綜合治理。自2016年年底,浐灞生態區實行河長制以來,區域內的水環境品質有了一定的提升,離不開浐灞生態區各級河湖長的辛勤努力。
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位浐灞生態區河長辦幹部的工作日常。
張翔,水文學與水資源專業的博士,博士畢業後就來到浐灞生態區河長辦工作,不論是巡查河道還是排查管網,都是他工作的範疇。他説雖然自己是博士畢業,上學期間做了大量的實驗,但是真正的將理論運用到新的治河理念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水系治理工作還要具備十足的耐心,因為水環境的治理是一項週期很長的工作,短期內治理效果並不會很明顯,甚至有時候,還會因為短期水質的反復而受到群眾的質疑。但是,這些並不能成為浐灞生態區的河湖長停下工作腳步的理由,因為讓浐灞生態區水清岸綠,是他們一直堅持的初心。
浐灞生態區作為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生態區,水生態自然也是繞不開的話題。據了解,20多年前的浐河、灞河是城市東部的垃圾河,經過多年的治理,這片生態重災區已經建成水質有所改善、人居環境舒適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河長制工作開展兩年多以來,浐灞生態區實施了一系列適合浐灞生態區的治水工程,打造了堤固、水清、岸綠、景美的兩河四岸景觀,讓浐灞生態區的水更清,景更美,這份成果,就有張翔和他的同事的一份功勞。
為了讓水資源能夠充分利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就成為了浐灞生態區河長辦向區域內居民的主推內容。通過張翔和其他同事的共同努力,現在,區域範圍的部分小區會使用再生水作為廁所用水,也會用再生水進行綠化帶澆灌,不僅如此,浐灞生態區還是西安市再生水洗車示範項目最先試點區域,由於24小時自助,性價又高,深受廣大用戶的喜愛,自再生水洗車示範項目試點建立以來,累積使用次數已達100多萬輛/次。
據了解,再生水是指廢水或雨水經適當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顯的優勢。從經濟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從環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於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眾所週知,中國是水資源匱乏的國家,而水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推進污水深度處理,普及再生水利用是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創造良好水環境、促進循環型城市發展進程的重要舉措。
水環境治理不易,需要更多人參與進來。浐灞生態區河長辦探索推廣“專家河長”“企業河長”“市民河長”“一日河長”,全力推動社會治水。張翔和其他同事一起,多次走進社區、學校、企業進行政策宣講,讓區域內居民一同參與進來,增強區域內居民對浐灞水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張翔説:“這一政策實行以來,其實大家還是很認可的,我們還專門建了個浐灞河湖長微信群,‘市民河長’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這點讓我很欣慰。”
水資源與生態環境的關係極為密切,而想要做好水系治理是一項長期要做的事情,需要你我的共同參與,守護一河碧水,讓清水長流,希望更多的人加入進來,一起助力大西安生態建設。(來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