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臨潼“垃圾換水·喚回文明”志願服務項目受歡迎 “小獎品”喚回旅遊景區“大文明”
西安日報  2019-03-12 09:09:18

  一個小行動,喚起對文明的共識;一瓶礦泉水,匯聚愛心的暖流;一群普通人,溫暖一座城市。不久前,中央文明辦傳來喜訊,在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評選活動中,臨潼“垃圾換水·喚回文明”志願服務項目被評為全國最佳志願服務項目。

  6年前的國慶假期,不少來西安臨潼兵馬俑、華清池景區旅遊的遊客驚喜地發現,只要隨手將垃圾交給工作人員,垃圾不限種類、不限數量,就可免費換取礦泉水一瓶。

  “垃圾換水”一小步,文明旅遊一大步。臨潼區是聞名世界的國際級景區,尤其在“五一”“十一”期間是中外遊客青睞的必遊之地,作為中華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垃圾圍城”問題的妥善處理決定著中國對外形象的定位。面對這一情況,“垃圾換水·喚回文明”志願服務項目通過文明有獎的方式,以“小獎品”喚回“大文明”,運用垃圾換礦泉水、換小禮品,“貴妃”“兵馬俑”贈花發放溫馨提示卡等方式,鼓勵遊客群眾將隨手産生的垃圾帶出景區,即可在各兌換點免費換取礦泉水一瓶,以此倡導遊客文明出行,不斷優化景區旅遊生態環境。

  這一志願服務項目,一堅持就是6年。6年來,我們活動的範圍在擴大,禮物也在變化,但我們的初衷從未改變,就是倡導遊客文明出行,讓文明成為‘吃飯喝水’一樣的日常。”臨潼區文明辦工作人員曹艷介紹説。

  自2013年10月開展至今,志願者隊伍從來自“石榴花”志願服務隊的100余人,發展到現在4大景區、3家駐地高校、100余所學校、348家文明單位,全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共同參與的近萬人;由僅在“十一”旅遊黃金周開展到如今全年常態化開展;參與群體由中外遊客不斷擴大到全社會。6年來,累計向中外遊客及市民群眾兌換礦泉水10萬餘瓶,發放文明旅遊溫馨提示卡、小禮物、旅遊地圖等兩萬餘份,回收垃圾近8噸,受益遊客及群眾30萬餘人。

  據了解,項目實施以旅遊沿線建立的各志願服務站為工作地點,以臨潼境內各大景區門口、交通要道為主要場地,以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主導、愛心企業捐贈出資、區內各級各類志願者組織實施、全社會共同受益的運行模式,全年有計劃、經常性地開展活動,如今,該項目已多次被國內其他景區複製實施。

  同時,項目依託全國志願服務信息系統數字化管理平臺,明確了招募條件、項目發佈程式等規範,建立“垃圾換水·喚回文明”志願服務項目實時記錄製度,及時、完整、準確記錄志願服務項目運行全程,為各种先進評選和表彰提供依據,形成了宣傳動員、招募選派、項目管理、骨幹培訓、考核評價規範化長效工作機制。

  這項活動在發起之初就引起了一場關於“文明”的大討論。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10余家大V在微博上就該活動發聲,引來數萬次的轉發和評論,網友紛紛就“文明出遊怎麼做”展開討論。“我們無法統計這項活動究竟影響到多少人,但看到來參加活動的人,尤其是被爸爸媽媽鼓勵的小朋友領到獎勵後的笑臉,我們還是覺得做這項活動非常值得。”曹艷説。(記者 張端)

編輯:吳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