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古城,南臨澽水,西依梁山,東北有垣,山水環抱,易守難攻。
古城城池始建於隋唐,金大定四年(1164)土築城墻,明崇禎十三年(1640),由本市人當朝宰相薛國觀奏朝廷批准,倡議地方官員、紳士捐資改土城墻為磚城墻。城四門門樓額東曰“東帶黃河”,西曰“梁奕西襟”,南曰“溥彼韓城”,北日“龍門勝地”。
古城南北長達千米,東西800余米,佔地面積約0.79平方公里,古城內有文廟,九郎廟,韓城北營廟,東營廟,慶善寺,毓秀橋,城隍廟,縣衙,狀元府,闖王行宮,金城老街,名人故居,民居四合院等眾多歷史古跡及人文景觀。
古城內,一條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築,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風貌古色古香,格局保護完好,是全國六個保護較好的明清古城之一。
美麗的韓城被世人喻為古城活化石,那是因為韓城雖經1300餘年風風雨雨,古城風貌依然。韓城古城之所以有今天,與人們對她的保護分不開。
1980年代末期,特別是韓城成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以後,韓城在處理經濟開發與文物保護的關係時,注意從長遠利益出發,不使文物遭到損害。一是加強對文廟、城隍廟等唐、宋、元、明、清古建築“一條龍”的維修保護;二是著重抓“一條龍”街道格局的保護。即以老城區北部高臺上金代赳赳寨古塔為龍頭,中部以南北走向的元、明、清古街道——金城大街為龍身,南部以古毓秀橋為龍尾,兩側的街巷為龍爪,保持青磚灰瓦薄屋頂的傳統風格不變。對“一條龍”周圍地帶的建築也要求與之相協調,以顯示傳統風貌的整體效果。為了更好地保護老城區整體古風貌,韓城早在80年代末就開始開發建設新市區,將在老城的地方政府和各級部門陸續遷出。
現在,新老城僅僅一條坡道相連,新城之上是形式多樣的現代建築,老城內則是古樸典雅、耐人尋味的千年“古城博物館”。(來源:渭南市委宣傳部)
古韻古巷
古城牌坊
古城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