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峁,來自天空的城
陜西日報  2019-03-21 13:09:28

  神木石峁遺址從正式發掘至今,已經有9個年頭了。400萬平方米的面積、4300年的歷史讓石峁遺址從一開始就被稱為“石破天驚”的發現。 

  9年過去了,幾乎每一年石峁都會以新的發現帶給考古界巨大的信息量。除了大量的玉器,人頭骨坑、鱷魚骨板、彩色壁畫、貝殼、骨針、口簧、陶鷹、陶哨……石峁遺址的每一次新發現更像是提供了一串密碼。 

  2019年年初,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發佈,在石峁遺址又發現一批石雕。考古學家大膽猜測,這些石雕與中國西北甚至中亞地區“草原石像”之間存在著某種“關聯”,或為4000多年前歐亞草原文明東西交融互動的重要體現。 

  這些石雕又一次提供了重要的密碼,也許東西方文明在那時就有交融。 

  石峁人在建城時是不是也會進行精確的測量、定向和定位。石峁的外城東門不朝向正東是很奇怪的。正常來説,世界各地的古城城門均設于每邊城墻的中部,但是石峁的東門卻朝向東北方向。2014年到2015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專家呂宇斐對石峁古城東門遺址進行了天文學的分析和測量。 

  經過測量,石峁古城外城東門的門道與門墩東北側外立面均精確地朝向4300年前的日出方位角!更有意思的是,這樣的設計讓4300年前夏至日的朝陽直射入石峁古城東門門道並照亮內甕城東北墻面的幾何紋壁畫。 

  “石峁巫覡在營建東門之前應該已經制定了石峁人的曆法,其中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的日期及其對應標誌星座,各日出方位角應該已基本測定,否則不會出現如東門這樣的建築。”呂宇斐説。 

  在古老的中國,擁有精準的天文、曆法以及計算知識的石峁人在地上營建了一座來自天空的城市,這座城市無疑是遠古東方宇宙觀與信仰體系的濫觴。(記者 沙莎 ))

編輯:吳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