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黃龍縣依託多元産業助力精準扶貧
陜西日報  2019-03-27 14:08:34

  “守著青山受著窮,曾是黃龍縣界頭廟鎮的真實寫照。如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3月13日,界頭廟鎮鎮長邢利斌説,為了能夠讓全鎮貧困群眾脫貧,全鎮依託生態搞産業,靠新興産業促進精準扶貧。

  界頭廟鎮謀發展促脫貧的情景是黃龍縣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2018年,對於黃龍縣的貧困戶來説是充實的一年,黃龍縣各級各部門與貧困戶齊心協力、因地制宜謀發展,通過發展多元扶貧産業讓貧困群眾參與到致富産業鏈中,讓群眾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讓群眾搭上致富“電商快車”

  “我原來做過電商,但是‘單打獨鬥’效益不好。如今,縣政府給我們提供了電商平臺,對我們幫助很大,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收入也提高很多。”今年50多歲的界頭廟村村民焦超群,原是村裏的貧困群眾,自黃龍縣界頭廟鎮“西石林風車小鎮電子商務中心” 建成後,他便加入其中。提起電商平臺的好處,焦超群喜笑顏開。

  2018年,界頭廟鎮在11個村黨支部設立了農村淘寶服務站,電商服務中心的黨員與5戶精準扶貧戶實施了結對幫扶,由黨支部為其提供代購、代銷、代送服務。同時,村黨支部多渠道培訓有意願做電商的農戶80余人,帶動一批有想法、想創業的農戶成為農村電商骨幹,讓全鎮群眾搭上“電商快車”,共同致富。

  “下一步,我們要組建一個高端市場行銷團隊,讓優質的農副産品以更高的市場價格出售,讓群眾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界頭廟鎮黨委組織委員嚴俊説。

  為了讓貧困戶擺脫“等、靠、要”思想,黃龍縣在全縣47個行政村建起“愛心超市”,通過制定激勵措施,每月向受助群眾發放愛心卡、積分券,大力推行積分制度,規定貧困群眾只要主動學習一技之長、尋求致富門路,家庭和睦、尊老孝親、鄰裡團結,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愛心積分。這極大地調動了受助群眾的積極性。

  農旅融合讓百姓腰包鼓起來

  黃龍縣瓦子街鎮利用便利的交通優勢,建立蔬菜觀光、農園體驗、市場銷售、就業創業等功能為一體的産業示範基地1000畝,促進農民增收1000余萬元,進一步拓寬了農民致富渠道。

  據統計,2018年,瓦子街鎮蔬菜種植基地累計為10戶20余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帶動40戶農戶發展了産業,每戶年均可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

  瓦子街鎮無公害蔬菜大棚通過“支部牽頭、公司帶動、大戶示範”,將村民的分散土地流轉後集中連片開發,吸收村民就地務工,建檔立卡戶將産業扶持資金、光伏資金入股,年底享受分紅,務工村民每人可獲得“土地流轉費+務工勞務費+股金分紅”三份收入。

  “2018年,我們共發展露地蔬菜1000畝,光蔬菜這一項,增收達1000萬餘元。實踐證明,發展大田蔬菜將是我們脫貧致富的一個好産業。”瓦子街鎮黨委書記趙軍鋒説。

  易地扶貧搬遷 築牢群眾脫貧基礎

  界頭廟鎮界頭廟村村民冉年翠因孩子患病,導致家庭生活困難。之前他每次帶孩子去縣城檢查和治療都需要1個多小時的車程,不僅成本高,而且也很不方便。讓他沒想到的是,通過移民搬遷工程,他只掏了1萬元,就在縣城分到了80平方米精裝修的房子,給孩子看病再也不用來回折騰了。

  截至目前,黃龍縣“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對象1005戶2857人已全部入住。“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脫貧。黃龍縣通過産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等九大舉措,實現了産業全覆蓋,夯實築牢了群眾脫貧基礎。下一步,黃龍縣將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持續加快農業産業轉型升級,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推動脫貧攻堅向更高品質、更高水準邁進。(記者 李妮)

編輯:吳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