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扇面的創意組合
年輕的大男孩尹意指間翻飛,雕刻剪紙、掌上絹花,做出的精巧扇面、立體紙雕等有趣的産品引得參觀同學連連讚嘆,他的創意産品已獲得不少訂單,這個95後的大學生來自陜西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他將自己的愛好發展成了一個工作室,成了學校裏的創新創業榜樣。
從興趣到創業 學校幫助“攻堅克難”
尹意表示,易影軒工作室初期的建立是以興趣為主,大家的共同愛好就是剪紙,這樣不僅可以各取所長,還有利於工作室的長期發展。對於剪紙,雖然不同人的方法和手藝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工作室的成員們都興趣相投,易影軒才慢慢地成長起來。在前期創辦的時候,因為不了解作品裝裱的過程,以及作品的各方面保護過程,也不清楚作品如何銷售。一旦保護不當,就有可能存在運輸或裝裱過程中,使産品受到二次損傷。這一系列問題,都在阻礙著易影軒前進的腳步。為了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尹意和工作室的夥伴們自學了作品裝裱的方法,包裝問題也被校內驛站解決。
原來,為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為校內學生搭建眾創空間平臺,進一步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半年內,易影軒在眾創空間平臺快速成長,這離不開學院對學生創新創業的大力支持。
在易影軒成立前期,學校也給予了大力幫扶。“我們十分感謝學校給予我們創新創業的平臺,在創立初期,關於工作室的協調分配、工作室裏展架、展框的投入等,學校在各個方面給予我們很大的支持。我們也不辜負學校的期望,從去年十月份到今年四月,工作室從一開始主打的三個産品拓展到現在的三十多個。”尹意在接受採訪時説,在近半年的不懈努力中,易影軒如今已盈利約計5萬餘元。
“藝術創新”做與眾不同的作品
易影軒簡單將工作室分為設計與藝術兩個部門,只有這兩個部門相互配合,才能使作品完美展現。
他們見證了一幅作品從想像到成品的過程,從造型方面的選取、設計,不同紙質的選擇,尺寸、圖案的選擇,以及後期的加工,才有最後的製作成功。“後期,我們慢慢學到了不少知識。關於整個圖樣的設計,最一開始的時候我們採用的是最原始、最傳統的設計元素,慢慢地,我們也融入了一些現代元素,設計出來的産品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我們將剪紙藝術融入生活,因此我們創作了扇面系列剪紙,方便於日常生活的使用,大大增強了剪紙的實用性,摒棄了傳統思想裏剪紙只是裝飾的思想。”不僅如此,易影軒還把工作室出品的剪紙作品分成傳統剪紙、套色剪紙、立體紙雕三大類。
易影軒的作品不僅出現在華服中,還被作為北信學院的禮物贈送給來訪北信學院的加拿大皇家大學校長艾倫·卡洪博士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馬斯金教授。(記者 張瀟 實習生 孫荻菡 通訊員 廖芷欣 王小霞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