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多只大熊貓在這裡生活,境內“秦嶺四寶”齊聚;2017年,在全省率先脫貧摘帽;2018年,實現林業總産值2.3億元,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萬元大關,累計榮膺生態建設相關的“國字牌”稱號達10個……這些,都是“中國熊貓第一縣”佛坪縣保護生態環境的驕人成績。
這個秦嶺深處的小山城,頭戴“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國天然氧吧”“國家生態縣”“中國最美縣域”“中國綠色發展優秀城市”“中國生態魅力縣”等30多個桂冠,四季常見“佛坪藍”,沒有霧霾,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是一座在森林中“呼吸”的城市,也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秦嶺山水間完美“落地”。
決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是佛坪的“鐵規”,近年來,數個投資總額過億的項目被佛坪“拒之門外”,全縣累計關停企業20多家,中央及省市縣反饋、自查的34個秦嶺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問題,整改完成率100%,全縣城區上下游、出境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空氣優良天數達351天,位居全市第一。
良好的生態環境,讓佛坪成為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鹮“秦嶺四寶”等珍稀動植物的樂土。連年來,野生鴛鴦、中華秋沙鴨、紅嘴鷗、黑鸛、斑頭雁等珍禽都前來佛坪越冬,繪就了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風景。
依託良好的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佛坪大力發展“一旅二養三藥”綠特産業,構建多元增收産業體系,幫助群眾減少對大自然的索取,增加“綠色存量”。
尤其是近年來佛坪以脫貧攻堅總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創新推行多元增收脫貧新路徑,全縣經濟林基地面積發展到30多萬畝,其中山茱萸種植面積達10萬多畝,中蜂、天麻、板栗、袋料香菇、樹花菜、魔芋、獼猴桃、冷水魚等綠特産業蓬勃發展,全縣林業收入為農民總收入貢獻五成以上。2017年,佛坪通過國家評估驗收,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去年,佛坪接待遊客、旅遊創收同比分別增長43.4%、28.67%。
今年,隨著氣溫回升,佛坪10萬多畝山茱萸花競相綻放,各地遊客又紛至遝來,感受“中國山茱萸之鄉”的清新春韻。“別小看了這山茱萸花,年年給我們村吸引來這麼多遊客!”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沙窩村村支書段昌斌説,清明節假期村裏每天接待遊客數千人,10多戶農家樂、漁家樂全部客滿,現在村裏100多人從事鄉村旅遊服務,農家樂最高年創收60多萬元。
矢志保護環境,收穫“金山銀山”。佛坪以最堅定的決心、最嚴格的舉措,堅持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大熊貓,生態建設頻放“紅利”,實現了綠色可持續發展。(吳燕峰 本報記者 陳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