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戶的新年願望】陜西合陽職業“新農民”張俊玲:期待全家住新房 奔小康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0-12-24 17:29:08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近日,時近年終,正是黃土高原上最冷的時候。一大早,張俊玲就在家門口的七里村食用菌扶貧産業園內忙個不停。曾經大半輩子“土裏刨食”的她,如今卻身著“白大褂”,在産業園內的無菌化育種車間工作。

【脫貧戶的新年願望】陜西合陽職業“新農民”張俊玲:期待全家住新房 奔小康

  張俊玲在育種車間內調試試劑

  制菌棒、點菌種、採香菇,作為園區不可或缺的技術型“新農民”,她忙裏又忙外,小日子過得滿滿噹噹。

  46歲的張俊玲家住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七里村,在這片黃土垣地上,一年不斷的大風刮走了大量的水氣。在過去,十年九旱的土地上微薄的糧食收成僅供張俊玲家裏度日,日子一直緊巴巴的。

  七里村村支書黃永強介紹,2014年,張俊玲的丈夫身患重病,先是無法下地幹活,再後來連生活都難以自理。為了求醫問診,張俊玲東奔西走,四處借債。債臺高築之時,家裏的“頂梁柱”卻最終撒手而去,留下了她和家中剛上大學的兒子,日子一下子墜入了谷底。2016年,張俊玲一家被迫戴上了“貧困帽”。

  “還好都過去了!”回顧這些年,張俊玲感慨地説,如果不是縣裏産業扶貧項目,她還不知道今後日子要怎麼過。

  為張俊玲的生活吹去陰霾的是“蘇陜協作”的春風。2018年6月,在爭取蘇陜項目對口協作資金扶持後,一座累計投資近900萬元人民幣的食用菌扶貧産業園在七里村的黃土地上拔地而起。在蘇陜兩地政府的努力下,該扶貧産業園實現了當年立項,當年建設,當年投産,為七里村及其周邊的群眾帶去了117個近在“家門口”的就業崗位和每年超過15萬元人民幣的分紅。

  “別人給指了一條致富路,那就幹出個樣子看。”經過包聯幹部牽線,2018年,張俊玲和其他70多名群眾成為了食用菌扶貧産業園的首批入園務工的貧困戶。

【脫貧戶的新年願望】陜西合陽職業“新農民”張俊玲:期待全家住新房 奔小康

  張俊玲展示大棚裏的蘑菇

  隨後的日子裏,張俊玲心裏一直憋著一股勁,從書本理論到制菌手藝、從試驗室到田間大棚……她一直努力學習相關知識。産業園裏的技術專家崔曉鋒見證了她一步步從普通的一名採菌工人成為了村民眼裏的香菇種植“土專家”的過程。“2020年4月,在我們組織的貧困戶技術培訓中,張俊玲通過了考核,並正式轉崗為園區內首批具備無菌化育種操作能力的技術工人。可以説她已經成為了産業園內香菇種植産業裏的職業化‘新農民’。” 崔曉鋒説。

  “現在,我每月在産業園工資能拿3000元人民幣,加上每年産業和技術分紅近2000元,現在年收入3萬元人民幣左右,家裏欠的債早都還清了。”張俊玲高興地説:“就這好事還沒完哩!” 2018年,七里村被評為“渭南市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她家裏的房屋也經過政府的改造工程得以粉刷修繕,屋裏屋外煥然一新。

  2019年5月,合陽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張俊玲也和七里村一同告別了絕對貧困歷史。雖已渡過難關,但張俊玲遠不滿足,在2021年,她還想借著産業扶貧政策的春風一鼓作氣實現致富。“現在,縣裏還在發展油用牡丹産業,趁著還能幹,2021年我也想把家裏的兩畝地用來種植油用牡丹,預計每年能增收1萬元人民幣。”她笑著説。

  被問及在2021年最大的願景,正在檢查蘑菇菌芽的張俊玲説:“現在日子好了,氣也順了,反而幹勁更足。到來年,我想給孩子在縣裏買個新婚房。全家住新房,奔小康!”(文/圖 劉嘉宸)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