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秦嶺】陜西與秦嶺“生態共同體”不斷釋放正向效應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1-03-05 09:26:52

  編者按: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2021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策劃推出【什麼是秦嶺】欄目,用多維度報道,尋根華夏,解碼秦嶺。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記者 柳洪華):什麼是秦嶺?從地理上解釋,秦嶺西起甘肅臨洮,中貫陜西省南部,東抵河南魯山,東西長約1600公里,南北寬約300公里。其中,秦嶺陜西段東西長約500公里,南北寬約200公里。

  秦嶺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中華文明、中華地理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是重要的生物基因庫,是我國自然資源富集區。從數據上看,秦嶺範圍內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5條,年降水量約820毫米;有種子植物3800余種、鳥類418種、獸類112種,120種動物和176種植物被列入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對象。

【什麼是秦嶺】陜西與秦嶺“生態共同體”不斷釋放正向效應

嬉戲的朱鹮 攝影 譙能宏

  此外,秦嶺範圍內共有保護單元518個,其中國家大熊貓公園1個、自然保護區33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40個,風景名勝區14個、國家植物園1個、森林公園50個、地質公園7個、濕地公園11個、重要濕地17個、重要的大中型水庫15個。

  秦嶺範圍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72個,4A級以上旅遊景區38個。太白山、黃柏垣、華山、牛背梁、翠華山、終南山、驪山、瀛湖、金絲大峽谷等自然風光被秦嶺所孕育;華清池、秦始皇兵馬俑、草堂寺、樓觀臺、興教寺等名勝古跡或依山而落、或藏于山中。

  無論是自然生態資源,還是文化旅遊資源,秦嶺都傾盡其所有,為生活在她腳下的人們提供好的生活資源保障。

【什麼是秦嶺】陜西與秦嶺“生態共同體”不斷釋放正向效應

  華山上的棋亭勝景 供圖 渭南市華管委

  秦嶺陜西段涉及西安、寶雞、渭南、漢中、安康、商洛6個市、39個縣,常住人口489萬。如何“靠山吃山不毀山”?秦嶺沿“縣”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經濟、現代農業、生態旅遊成為主要業態。

  在循環經濟方面,商洛市鎮安縣的大健康産業、漢中市略陽縣的中藥材産業、漢中市佛坪縣的林業經濟、安康市漢陰縣的生態養殖、商洛市柞水縣的木耳産業……都成為陜南綠色循環高品質發展的主要抓手。

  在現代農業方面,安康市漢陰縣的富硒油菜薹端上了西安人的餐桌,安康市嵐皋縣的魔芋産業助力群眾脫貧致富,安康漢濱區的核桃、魔芋、畜牧、生態漁業、茶葉“五大”産業同步發展,漢中市勉縣的辣椒産業不斷壯大發展……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現代農業從沒“缺席”秦嶺沿“縣”的發展。

【什麼是秦嶺】陜西與秦嶺“生態共同體”不斷釋放正向效應

在安康市漢濱區,近處的茶園與遠處的青山構成了一幅風景畫 攝影 沈琪

  在生態旅遊方面,安康市紫陽縣的“茶”“歌”融合打造文旅新亮點,寶雞市太白縣的白雲村從貧困村成為旅遊名村,漢中市每年3月都會舉辦“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遊文化節”,商洛市柞水縣的“秦嶺閨秀 天然氧吧”全域旅遊品牌深入人心……“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科學論斷正在秦嶺沿“縣”被驗證。

  秦嶺作為中國南北分界的一部分,曾經的地理阻隔之礙已經瓦解。如今的秦嶺,生態屏障作用愈加明顯,生態系統生産總值逐年攀升。陜西與秦嶺的“生態共同體”正不斷釋放正向效應。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