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
來源:陜西日報  |  2021-03-08 09:48:22

 【陜西 中首 圖】陜西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_fororder_bfc8af08-7c13-4be6-ab85-10ed8b84940f

 定軍山風光。資料照片

【陜西 中首 圖】陜西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_fororder_6b70a4a6-1642-4b23-a6f8-b5329fa36d72

  藍天下的西安城墻。 資料照片

【陜西 中首 圖】陜西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_fororder_a9509b7a-c787-4cd3-b9dc-f7998ce02e85

  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 資料照片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剛剛出爐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鞏固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成果,促進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2020年,陜西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省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全省優良天數提升至295天,重污染天數減少至6天,國考斷面優良水質比例達到92%,漢丹江水質持續保持為優……

  藍天帶來幸福感

  2月26日,在陜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的電子大屏上,全省220個空氣品質監測點位的數據一覽無余。綠色、黃色、橙色等標識,星羅棋佈地分散在“跪俑”般的陜西地圖上。

  “不同顏色的標識代表不同等級,綠色為優,黃色為良,橙色為輕度污染,紅色為中度污染,紫色為重度污染。通過大屏,可以看到當前全省的空氣品質為優良。”陜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總工程師曹磊對記者説,監測是環境治理、科學決策的基礎。目前,全省所有縣區實現了空氣品質監測點位全覆蓋,公眾可通過“陜西空氣品質”APP查看實時空氣品質及健康提示。

  談起空氣品質的改善,西安市民羅阿姨感慨地説:“前些年花1萬元搶購了兩台空氣凈化器,一到霧霾天就打開,光濾芯就換了好幾個。這兩年,霧霾少了,空氣凈化器用的次數也少了。”

  民生無小事,事事關幸福。“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提出的明確要求。近年來,陜西著力在調整優化産業、能源、運輸和用地結構上下功夫、出實招,全省空氣品質持續改善,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顯著增強。

  2020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下降至41.27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提升至295天,兩項約束性指標創考核最好水準。延安、榆林、安康、商洛4個城市6項指標全部達到二級標準,60%的國土面積達標,達標城市數量和面積為近年之最,實現歷史性突破。

  樂享碧水好生活

  在禮泉縣阡東鎮阡東村,昔日的臭水塘變成了美麗的生態池,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成為村中“一景”。

  “原先,塘內水體不流動,水面還時常漂浮著垃圾,成了一潭死水。一到夏天就散發臭氣,令村民苦不堪言。”咸陽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劉川説,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期間,該市接到信訪投訴,他們第一時間奔赴現場,核查問題。去年,禮泉縣政府籌集200余萬元建成污水處理廠,徹底解決了水塘黑臭水體擾民的問題。

  阡東村的“水塘之變”,只是陜西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品質的一個微觀體現。緊緊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總體要求,陜西開展黑臭水體專項整治,實行掛牌督辦和交叉監測,全省26個黑臭水體全部實現了“長制久清”。2020年,黃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質良好,渭河出境斷面水質達到了20年來最好水質。

  渭河是陜西的母親河,全長512公里,沿岸集中了陜西64%的人口。渭河流域的“綠色治理”一直是三秦兒女心頭的大事。關掉污水廠,引來漢江水,加固堤壩,綠化兩岸,630公里渭河堤防主體全部完成,生態修復約30萬畝濕地,1000平方公里的渭河生態區成為全國最大的河流生態公園……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強調,陜西生態環境保護,不僅關係自身發展品質和可持續發展,而且關係全國生態環境大局。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陜西堅定不移地推動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好轉,碧水保衛戰成果持續提升。2020年,全省水生態環境品質監測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歷史最好水準,漢中、安康、商洛為“一泓清水永續北上”作出重大貢獻。

  凈土連著“菜籃子”

  最近,令孫芳強感到欣慰的是,旬陽市紅軍鎮土壤治理修復試點項目完成了成果總結,並獲得了當地村民的高度稱讚。

  2019年,西安中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芳強帶領團隊來到旬陽市紅軍鎮上馬村開展汞礦區土壤污染治理。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他們為當地村民提供了一份正負面種植清單。

  “通過試驗,我們發現不同農作物表現出不同的汞累積特點。”孫芳強説,白菜、苦瓜、西葫蘆、蘿蔔等農作物中的汞含量超標,黃瓜、玉米、土豆等農作物中的汞含量未超標。村民根據正面清單選擇種植農作物,就能吃到放心的食物。

  旬陽市是我國汞礦主要産地,20世紀,由於汞礦開採企業環保治理措施不到位、群眾環保意識淡薄等,導致汞礦區周邊土壤污染嚴重。為有效改善重金屬污染區域農田土壤品質環境,陜西啟動農田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技術應用試點,在旬陽市紅軍鎮上馬村設立實驗基地。該基地被納入國家農用地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

  土壤是人類生存、興國安邦的戰略資源,直接關係著家家戶戶的“菜籃子”。以改善土壤環境品質為核心,以保障農産品品質安全為出發點,陜西堅持底線思維、突出重點、分類管控、綜合施策,著力解決土壤污染防治突出問題,凈土保衛戰取得階段性成效。“十三五”期間,陜西完成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污染狀況詳查,103個縣(區)完成耕地土壤環境品質類別劃分,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2.5%,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實現100%;累計完成7137個行政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

  如今,放眼三秦大地,藍天更多了,山川更綠了,河流更清了。沿著綠色發展之路開拓前行,新時代美麗陜西的畫卷將更加壯美。(記者 蘇怡)

編輯:王菲
“‘雲上解碼幸福中國’——外媒記者雲參訪”系列活動之西安國際推介日_fororder_871c824428f68095bda481ffe3c6a9e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