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至3月30日,由陜西省委網信辦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聯合主辦的“Z世代”畫像中國——工筆繪陜西網絡互動活動舉行,來自羅馬尼亞、敘利亞、韓國、泰國、越南等國的青年博主,相聚黃河邊,登臨岳瀆閣,流連古巷道,探尋農業4.0致富經,尋訪美麗鄉村......他們以山水為筆、以人文潑墨,定格東秦山水,繪出渭南高品質發展的多彩畫卷。
截至目前,活動通過海報、短視頻、組圖、圖文稿件等形式,通過CRI英語、泰語、韓語、阿拉伯語等語種,在國際在線官網、抖音、央視頻、視頻號、微博、今日頭條等平臺,以及Facebook、Twitter、 Youtube、Instagram等海外社交平臺上,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展示渭南新形象。
活動海報 設計 陳書明
此外,外國青年還通過Vlog的形式,在個人的YouTube、Instagram、Facebook等海外賬號上發佈在渭南的所見所聞,讓海外網友通過他們的鏡頭,盡賞渭南風情。
“在渭南參觀這幾個地方讓我對中國的鄉村更加地了解。我們還有機會跟當地人聊一聊。雖然我不是完全聽得懂阿姨和叔叔的話,但是我感受到他們的生活很安逸。不僅人民的生活品質好,環境也保護得很好,在濕地公園參觀的時候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到了潼關之後嘗試到很多陜西美食,還體驗做肉夾饃。鄉村裏的文化一代代被傳承下來。我們很榮幸參與黃河老腔的表演,還跟可愛的阿姨叔叔和小朋友互動。 ”來自羅馬尼亞的青年安娜説道。
來自羅馬尼亞的青年安娜向鏡頭展示潼關肉夾饃 攝影 彭一鵬
“非常開心能有機會來到陜西,來到渭南,這個地方很有意思,風景很美,這裡的人也很好客,我覺得很有意思。在這裡,我看到了真實的中國農村,對我來説,很有意義。”來自敘利亞的青年拉丁説道。
來自敘利亞的青年拉丁用鏡頭記錄見聞 攝影 吳明玲
來自韓國的金峻范在社交賬號上分享畫像中國活動見聞
“非常榮幸能參加這次活動,在這裡我看到了‘黃洛渭’三河交匯,景色非常壯觀,還看到了科技如何助力農業發展,看到了人們如何保護文化遺産,看到了中國式現代化在這裡的實踐,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來自韓國的金峻范説。
“這次活動讓我對外國人有了新的認識,我發現他們熱衷於參加各種互動活動,是真心的熱愛中國文化。”新農人郭雄飛説道。
“今天參加‘Z世代’畫像中國活動,作為非遺傳承人,讓我感受到,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只有在多樣文化的碰撞中才能體會到自身文化的差異和特點,也能讓文化自信的含義在對比中牢固紮根。在這次文化交流中,給國際友人表演華山戲法,既展現了我們的文化特色,也堅定了我要將這門藝術傳承下去的信心。今後,我將繼續努力,宣揚家鄉文化,使其傳承不息。”非物質文化遺産華山戲法第五代傳承人賈博濤説道。
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文化參贊、巴基斯坦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張和清轉推海外青年體驗製作潼關肉夾饃貼文
渭南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字、酒、史”三聖創造了華夏文明璀璨篇章,華陰老腔、同州梆子等古老戲曲好戲連臺唱不斷,大荔冬棗、白水蘋果、富平柿餅等特色農業成長為出口多國的消費品……這裡的精彩故事,不僅吸引著海內外網友的目光,還引得了“國家隊”的關注。
同州梆子、潼關肉夾饃、黃河老腔等貼文一經發佈,就在Twitter上被中國駐聖保羅總領事陳佩潔,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文化參贊、巴基斯坦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張和清,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外交部亞非司公使、一級巡視員劉永鳳,中國駐赤道幾內亞大使館政務參贊荊峰,中國駐聖保羅總領事館雙邊處副主任莊蘇,中國駐冰島大使何儒龍等人點讚。
截至目前,有關渭南的內容在全網總瀏覽量達4000多萬,真正讓渭南故事成功“出圈”。
“黃河華山,家在渭南”,未來,渭南市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將以熱情好客的城市面貌,敞開胸懷,讓更多海內外網友認識、了解、愛上渭南。(文 吳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