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在脫貧攻堅中,立足市情實際,堅持把産業扶貧作為重要抓手,積極探索推行以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帶動、産業大戶帶動、創新金融扶貧為主要內容的“三帶一創”産業精準扶貧新模式,有力加快了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和脫貧步伐。
龍頭企業帶動 最大限度擴大産業扶貧覆蓋面
6月28日,對於丹鳳縣龍駒寨街道辦趙溝村村民來説,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日子。在村委會裏,691名貧困群眾有序排著隊,從華茂牧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手裏領到了30多萬元股金分紅。據統計,1年來,這個村貧困群眾先後從該企業領到股金分紅達69.1萬元。
華茂牧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是商洛市首批現代農業産業精準扶貧試點企業之一,承擔著趙溝村213戶691名貧困群眾的脫貧任務。為了給貧困戶找到長期有收益的路子,去年他們運用“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把三方聯結起來,通過貧困群眾入股享受分紅,流轉土地建雞棚吸引貧困戶務工等,讓趙溝村貧困群眾有股可入、有事可做、有利可獲。
為了減輕貧困戶負擔,華茂公司將原定每戶2000元的入股金中的1800元由企業墊付,貧困戶每戶只需出資200元,每年每人可分到1000元的保底分紅。在趙溝村建立專業合作聯社,下設趙溝吉豐、窯溝為民、徐家溝永勝3個散養雞專業合作社,全村213戶貧困戶全部入社,向華茂公司入了股。同時,村上以每畝800-1000元不等的價格流轉土地234畝,用於華茂公司在該村建立散養雞基地和2個標準化的雞棚,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優先到基地打工。
去年以來,商洛市精心篩選丹鳳華茂、洛南天玉、坤元等3家企業作為首批現代農業産業精準扶貧試點企業,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500萬元,採取“政府(供銷社)+龍頭企業+貧困戶”模式,扶持企業擴大産業規模,先後帶動2500戶貧困戶通過發展産業和收益分紅實現脫貧。
合作社帶動 最大限度降低發展産業風險
産業扶貧,不但要選擇一個好的産業,還要將貧困地區的農戶組織起來,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具有明顯的生産組織優勢和經濟帶動優勢。
7月19日,在商南縣城關街道辦十里鋪村永昶茶葉專業合作社院內,14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他們用産業扶貧資金入股,每戶1股,每股1萬元,與合作社簽訂了協議,拿到了股權證,正式成為股民。預計每戶每年除獲得800元以上的分紅外,還能通過在合作社務工掙到2萬元左右的勞務費。
丹鳳縣武關鎮毛坪村依託秦鼎茶葉公司和華薇、金茗茶葉專業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鼓勵引導貧困戶以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入股分紅、入園打工、茶葉收購等方式加入合作社,把貧困戶牢牢吸附在産業鏈上。目前,全村有茶園4500畝,人均擁有茶園4畝以上,77戶貧困戶通過土地租賃、務工增收、入股分紅等方式在茶葉産業鏈上實現了增收。
為最大限度降低貧困群眾發展産業風險,商洛市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資金扶持、專業合作社帶動”的思路,著力培育扶貧産業園區、專業合作社、産業協會、村級經濟組織。通過實施産業化扶貧項目,促使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入社、參股分紅、流轉土地,與貧困戶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共同發展;對市場前景好、輻射帶動強的專業合作社,優先給予扶貧貸款立項,促進合作社做大做強。
截至目前,商洛市已累計發展現代農業園區12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800個,以核桃、板栗、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農業為載體的專業合作社已成為商洛市産業扶貧的主力軍。
産業大戶帶動 最大限度發揮示範引領效應
鎮安縣米糧鎮清泥村養蠶大戶張本舉,為帶動村民發展桑蠶産業,去冬今春,牽頭成立舉成蠶桑專業合作社,不但流轉村民閒置土地,栽下30多畝桑樹,而且建起小蠶共育室和100平方米的蠶棚。在他的示範帶動下,村裏其他養蠶戶也都擴大了養殖規模。目前,全村已建起500多畝密植桑園。
張本舉説,他打算下一步把全村的閒置土地都利用起來,帶動全村村民和80戶有勞動力的貧困戶發展桑蠶産業。預計2—3年密植桑園成園後,全村每年可産出700—800張蠶繭,預計收入可達100多萬元,80戶貧困戶可通過蠶桑産業實現穩定脫貧。
據了解,商洛市著力培育種養大戶、行銷大戶,積極開展“黨員幹部、能人産業大戶與貧困戶結對子”活動,依託農村創業能人和産業大戶的示範帶動作用,助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目前,全市發展各類産業大戶4387戶,帶動1.5萬戶貧困戶融入産業脫貧大軍。
創新金融扶貧 最大限度破解扶貧資金瓶頸
商南縣十里坪鎮核桃坪村權家組貧困戶權照山家有4口人,家裏有病人,導致家庭陷入貧困。為了擺脫貧困,在縣扶貧局幫扶下,他享受到了5萬元扶貧貼息貸款,加上自籌3萬元,自今年4月以來,已先後養殖布爾山羊200隻,預計年底可出欄100隻,存欄100隻。權照山説,政府提供資金支持,這讓他發展養羊擺脫貧困的信心和底氣更足了。
據了解,商南縣先後出臺《金融支持脫貧攻堅産業發展貸款管理辦法》,並落實3500萬元的擔保資金,撬動金融機構按照1:10的比例放大,為企業貸款,破解脫貧攻堅龍頭企業融資難題;針對有發展能力、無經濟實力的貧困戶,免擔保、免抵押為每戶提供最長期限3年、最高額度5萬元,合夥創業的每戶最高50萬元的産業發展貼息貸款,解決他們發展産業缺啟動資金難題。截至7月底,商南縣累計投放扶貧貼息貸款3.3億元,為6700戶貧困戶提供了信貸資金。
去年以來,商洛市針對企業和貧困群眾産業發展資金短缺、貸款難、擔保難問題,大力推進金融扶貧創新,以縣區為單位,由財政出資或整合涉農資金,設立扶貧貸款擔保基金,由金融機構按不超過1:10的比例擴大貸款投放,為貧困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扶貧貼息貸款。利用國開行資金創新産業扶貧機制,向全市8家産業扶貧龍頭企業及20余家農業合作社提供近2億元貸款,帶動貧困人口4500余人。
截至目前,商洛全市共安排産業發展資金3.12億元,建立扶貧貸款儲備金2.4億元,發放扶貧貼息貸款12.33億元,扶持龍頭企業133個、現代農業園區122個、農業專業合作社1800個、産業大戶4387個,扶持帶動貧困戶5.06萬戶,“三帶一創”産業扶貧新模式初顯成效。(記者 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