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高位運行 電企重組提速

中國證券報2017-08-18 11:40:41

  近日,CCTD秦皇島以及環渤海動力煤價格呈現持平、下行趨勢,但總體仍維持在警戒線之上。業內人士認為,迎峰度夏行情已近尾聲。未來一段時間,電力需求轉入淡季,供需偏緊格局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煤價或有回調風險。居高不下的煤價令電企的日子頗為“難過”。半年報顯示,多家火電企業業績下滑甚至虧損。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未來電企重組將呈現三個趨勢:煤電一體化重組、電企之間橫向兼併重組、央企兼併地方國企。

  煤價上漲動力減弱

  從供應來看,據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監測數據,7月全國原煤産量29438萬噸,同比增長8.5%;1-7月累計産量200606萬噸,同比增長5.4%。發改委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竣工達産的新增煤産能在9000萬噸,下半年還有部分建設項目陸續投産,另外還將對部分優質産能煤礦重新核定生産能力,合計新增産能在2億-3億噸。即使考慮去産能因素,也可凈增有效産能約2億噸。

  需求方面,中國煤炭市場網數據顯示,8月份以來,沿海地區六大主要發電企業的電煤平均日耗回落,由7月27日-31日高點時的日均83.4萬噸回落至8月1日-4日的75.3萬噸。上述電力企業的電煤庫存可用天數隨之回升到15.9天的合理水準。

  一位多年從事煤炭生意的張某表示,當前晉陜蒙的煤炭供應繼續緊張,山西煤價短期可能還會繼續上漲。不過,動力煤消費旺季已經快結束,價格回落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未來一段時期,發電企業的電煤日耗將出現確定性減少的預期,降低了主要發電企業的電煤採購積極性,削弱了動力煤價格上漲的動力。目前動力煤市場的觀望氣氛增強,價格總體保持平穩。”中國煤炭市場網副總裁李學剛指出,一些支持動力煤供求活躍和現貨價格高位運行的短期因素繼續存在:一是煤炭進口量持續減少;二是主要發電企業電煤日耗再度增加;三是夏季用電高峰對動力煤需求的超預期增加,淡化了産能釋放和産量增加對煤炭市場的影響,同時,安全生産、環境保護等部分制約晉陜蒙等主要産地煤炭産量增加和外銷的因素繼續存在。

  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認為,今年煤炭消費確實有所反彈,供需有一定的變化,但炒作的因素比實際供需因素更大,倒煤、存煤的現象仍然存在。今年下這麼多雨,水電肯定會反彈。在水電的替代作用下,煤炭需求將逐步下降。

  找焦網高級分析師李廷認為,今年以來,供應相對不足仍是煤炭市場矛盾的主要方面,“保供應、穩價格”成為相關部門調控煤炭市場的主基調。預計未來煤炭産能將繼續穩步釋放,煤炭供應壓力將有所緩解。但隨著東部和南方部分煤炭産能關閉退出、環渤海港口集體禁止汽運煤集港、進口煤數量被限制以及煤炭需求的階段性回升,後期鐵路運力將再度成為影響煤炭市場的關鍵因素,相關用煤企業應提早做好相關準備,相關調控部門也需高度重視。

  火電利潤全線下滑

  煤價節節攀升,電企盈利堪憂。上市公司半年度業績顯示,多家發電企業業績下滑甚至虧損。

  中電聯近日發佈的《2017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稱,上半年全國煤炭供需平衡偏緊,各環節庫存下降,電煤價格高位上漲,煤電企業燃料成本大幅攀升,大部分發電集團煤電板塊持續整體虧損,發電行業效益大幅下滑。預計下半年電煤供應將延續平衡偏緊局勢,電煤價格繼續高位運行,市場交易電量降價幅度較大且規模繼續擴大,發電成本難以有效向外疏導,預計煤電企業將持續虧損,發電企業生産經營繼續面臨嚴峻挑戰。

  “現在發電廠日子確實比較難過,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燃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上升,二是電力市場雖然有所恢復,但電力供應能力過剩的情況還是比較嚴重。”周大地指出,需要從市場佈局平衡出發,抓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落後産能。此外,電煤重組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投機性煤價上漲。

  電企重組大勢所趨

  針對日趨嚴峻的煤電博弈現狀,發改委、工信部等16部委日前聯合印發《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範化解煤電産能過剩風險的意見》。《意見》提出,要積極推進重組整合。鼓勵和推動大型發電集團實施重組整合,鼓勵煤炭、電力等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發揮産業鏈協同效應,加強煤炭、電力企業中長期合作,穩定煤炭市場價格;支持優勢企業和主業企業通過資産重組、股權合作、資産置換、無償劃轉等方式,整合煤電資源。

  電力和煤炭行業也是國企改革重組的焦點。按照國資委的計劃,央企將在今年內通過重組整合減少到100家以內,尤其是鋼鐵、煤炭、火電業務整合要加快推進。

  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表示,電力企業重組是解決同質化競爭、化解過剩産能的必由路徑。實施重組的模式大體分為“電企之間橫向兼併重組”、“煤電按産業鏈上下游聯姻”、“央企兼併地方國企”三種。

  李錦指出,現在從事電力生産的“五大四小”都是國有企業。“五大”指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國家電投,“四小”指國投電力、國華電力、華潤電力、中廣核。九家同質化的企業參與同質化的競爭顯然是不合適的,重組勢在必行。神華與國電、國家電投與華能分別整合重組後,可能會在集團內部進行業務優化,讓相對落後的産能適時退出。神華與國電集團重組方案一旦確定,華能、大唐、國電、國電投,及中核、中廣核等電企之間開展同業整合的可能性會更大。

  東方金誠電力行業高級分析師劉貴鵬認為,以具有優勢資源的煤炭企業與火電企業組成煤電一體化經營實體將成為常態,地方政府亦將大力推動轄區內的煤電企業重組整合資源,跨區域的重組整合也有可能出現。火電企業如成功實現煤電重組整合,煤電經營一體化程度將大幅提升,有效提昇平抑煤炭和電力價格波動的能力,形成煤電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具有資源優勢的企業牽頭實施煤電重組整合,為消化過剩産能、淘汰火電領域落後産能、“僵屍企業”退出提供了空間。(劉麗靚)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