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城區國貿十字,車輛川流不息,行人往來如織,幾個佩戴紅帽子、紅袖標的文明勸導員站在路口。他們不僅維持交通秩序,還不時答覆市民問詢,勸阻不文明、不衛生行為。“有了這些志願者,闖紅燈等情況大大減少了。”執勤交警説,這些志願者已經成為渭南的名片。
渭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越來越好,各類大型文化、體育活動越來越豐富,重承諾、講信用的社會風氣越來越濃。“創文”激發了渭南人的文明意識,由此也提升了一座城市的氣質。
信用之城:構築城市發展之魂
不久前出爐的“全國城市信用狀況監測平臺”數據顯示,在全國259個地級市綜合信用指數排名中,渭南市名列第38名,居西北五省區第1名。
開展“創文”以來,渭南不斷加強信用制度建設,完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平臺,培育信用服務市場體系,創新監管模式,先後制定下發了《渭南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渭南市誠信企業嘉許制度》等規章制度和規範性文件,同時建立起全省首家多功能“信用渭南”網站平臺,依法建立誠信“紅黑名單”制度。
渭南還相繼開展了“文明誠信示範藥店”“最美納稅人”等評選活動,68家企業獲得“陜西省品質守信A級企業”稱號,全市有23家企業的27個産品向省上申報了省名牌産品,3家企業申報了省服務業名牌。
志願之城:樂於奉獻成時尚
“暑假孩子在家看到同學們都在做志願者,纏著我報名,我就帶她來了。”8月6日,渭南下起了小雨,在渭南市直單位工作的王先生放棄週末休息,帶著上初中的女兒來做志願者。不僅如此,渭南市組織志願者在早交通高峰時段,參與糾正、制止不文明交通行為,進行文明交通勸導。志願者招募公告發出後,很多人踴躍報名。以“創文”為契機,為城市發展貢獻力量,已成為越來越多渭南人的自覺行為。
為發揮全市誌願服務在“創文”中的作用,渭南相繼以推動志願服務進基層、進社區、進家庭為重點,促進志願服務供需有效對接,擴大志願服務的影響力和覆蓋面,以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殘疾人”為重點,廣泛開展醫療、法律、心理援助等社區志願服務;以文明勸導、維護社會秩序、打掃公共場所衛生等為重點,組織開展了文明創建志願服務活動;以保護秦嶺、黃河、渭河等山川河流為重點,開展了倡導低碳生活、義務植樹、撿拾垃圾等志願服務活動。不僅如此,渭南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的紅袖章黨員進社區志願服務活動,通過預約、代辦、結對、組團、管理等方式,解決了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
目前,渭南市誌願者註冊人數16萬餘人,註冊志願服務隊2100多支,年開展志願服務近400萬人次。
道德之城:核心價值觀入人心
“一勤天下無難事”“處世以謙讓為貴、做人以誠信為本”……在大荔縣朝邑鎮平羅村,全村196戶村民將裝裱好的家訓及書法家書寫的楹聯懸挂在家中醒目處。
文明城市創建是塑造人、培養人的過程,只有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放到“創文”的突出位置,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營造良好社會風氣,才能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創文”工作開展以來,渭南精心組織了一系列活動,使文明之花遍地盛開。
渭南立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司馬遷、楊震、王鼎、郭子儀等先賢的家規、家訓故事,編撰出版《家風家訓》讀本發放到基層,分別在農村、城鎮、學校、機關開展了書法家“走基層、送家訓”“家訓入校感恩行”“小手拉大手”等系列活動,使家規、家訓無處不有、無時不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言行。
“宣講完後,我仍將回到我的道班,在那16.2公里的國道上繼續努力工作。”不久前,在渭南市總工會組織的一場報告會上,渭南公路局華陰段職工郝曉琳的報告讓很多人備受鼓舞。
在“創文”工作中,渭南市堅持典型示範引領,通過“渭南標杆”評樹活動,用一部分人的先進事蹟去感染帶動更多的人。兩年來,渭南推出各類月度人物279個、年度標杆34個,多人入選“中國好人榜”,組織宣講團深入基層宣講460多場次,讓文明道德植根在人們心中。(記者 陳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