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旬陽縣“三新”扶志 破解脫貧攻堅深層難題

三秦都市報2017-11-01 09:05:22

  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在脫貧攻堅實踐中,堅持物質精神兩手抓、內因外因雙驅動、激勵約束齊發力,創新開展“三新”扶志,破解深層難題,賦予“脫貧”更多的內涵實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貧”。

  “新教育”立志向。以“三會兩榜一獎懲”為抓手,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從內心深處樹立戰勝貧困的勇氣、勤勞致富的志氣、向上向善的正氣,變“要我富”為“我要富”,增強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三會:即培訓會、點評會、評議會。培訓會指面向群眾全員開展“學知識、興家業、當先進”群眾教育活動,用現場會、小組會、院落會等方式,向群眾宣傳政策、講授技術。點評會指每季度定期組織貧困戶彙報脫貧進度、點評成效,分類排名,鞭策落後人員奮起直追、不甘落後。評議會指通過“群眾説、鄉賢論、榜上亮”道德評議途徑,由村民推舉鄉賢組成道德評議委員會,對本村內出現的好、差典型和點評會中排出的先進、後進再選擇典型代表進行集中評議,用道德教化和輿論力量明辨是非、揚正治邪、催生動力。“兩榜”:即對先進典型亮“紅榜”,表彰獎勵,對後進典型亮“黑榜”,批評幫教,把“等靠要”“爭訪鬧”置於道德評判和公眾監督之下,以評明真偽,以亮辨善惡。一獎懲:即建立以獎代補激勵機制,在技術培訓、資金援助、就業指導等方面,更多地傾斜到“想脫貧”的貧困戶,讓“安於窮”的貧困戶眼紅心急,倒逼貧困群眾比學趕超。

  “新民風”樹正氣。旗幟鮮明地倡導“誠孝儉勤和”五字新風,以“道德評議、移風易俗、文化傳播、文明創建、誠信建設、依法治理”六大活動為抓手,揚善抑惡、扶正祛邪,以良好的社會風尚浸潤滋養廣大群眾,不斷提升全縣人民的道德素養和文明素質,創造一流的扶貧工作環境,形成強大的脫貧攻堅正能量。破立並舉,揚正氣革陋習,運用“説論亮”道德評議手段,推進移風易俗,把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不盡孝道忤逆老人、打牌賭博低俗娛樂、好逸惡勞遊手好閒等不良風氣剎下去、把群眾的精力和財力集中到脫貧致富奔小康上來。全員開展“續家譜立家規傳家訓正家風”和“社會治理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營造家家戶戶建設好家庭、弘揚好家風的濃厚氛圍。疏堵並行,正民風剎歪風,全縣305個村(社區)發動群眾廣泛參與,修訂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組織評選“十大金牌村規民約”,增進共識、形成認同。

  “新機制”增動力。扶貧扶志不僅要解決內生動力、外部環境,還必須著力構建“能致富”機制和條件,用物質提升群眾的獲得感,提振脫貧的自信心,涵養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黨支部+×+貧困戶”創新發展方式,建強村級黨組織,運用“黨建+”系統思維,招引、培育經濟實體,帶領群眾闖市場;培育“×”載體,以合作組織聯動、龍頭企業帶動、現代園區牽動、社區工廠促動、鄉村旅遊互動、黨員幹部推動“六動”模式,貧困戶採取土地流轉、勞務用工、訂單銷售等方式與市場主體結成利益共同體,在參與市場經濟中獲得穩定收益。全縣169個貧困村,培育653個“×”載體,1.2萬戶3.8萬貧困群眾受益。“三變”改革盤活“三農”經濟,積極推進“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讓農民增收渠道多起來。(記者 吳琛)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