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端午佳節臨近,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交大一附院”)專家慎重提醒大家,遠離端午“濃情蜜意”背後的危險,吃棗粽時一定要先把棗核去掉,以免出現吃粽子時被棗核卡住的情況,導致棗核卡住食管發生危險。
從6月13日開始,西安交大一附院消化內科、耳鼻喉科均不斷接診到被棗核卡住食管的患者,僅6月13日消化內科就接診了4例,其中第4個患者晚餐進食蜜棗粽子後,棗核卡住食管,需要急診做胃鏡取異物,當時已經淩晨了,醫生連夜進行急診內鏡下食管異物取出術,充分的術前溝通,嫺熟的操作技術,10分鐘後,患者從難以下咽的痛苦表情迅速轉危為安,一顆兩端如尖刺的棗核從患者的食道入口順利取出。
一顆小小的棗核為什麼會讓患者如此痛苦,其背後的隱患又是什麼,作為醫務人員深知,這顆小小的棗核可能會給患者帶來怎樣的風險,甚至是危及生命。據消交大一附院化內科主治醫生王雲介紹,隨著食物新品種帶給廣大人民群眾美好的口感外,隨之而來的就是品種變異後棗核的兩端尖刺化明顯,棗核已經不再是以前類似橄欖球一樣的橢圓形了,而是兩端像細針一樣的尖厲武器,一旦稍有不慎,誤吞咽後如果不能豎形滑落兩端將會深深的扎入食管側壁,而隨著大家因疼痛反復吞咽,甚至吃更多的食物企圖幫助下咽,反而更加重了嵌頓的程度,使得局部粘膜充血水腫,兩端扎入更深,甚至穿透食管,扎入大動脈血管,一旦脫落後就可能立馬危及生命;還有些棗核可能順利通過食管了,但隨時都可能扎入胃內,小腸,甚至結腸內,造成遲發性潰瘍,穿孔,出血等,需要開腹手術祛除才行。如果處理不及時,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那麼如果出現了突發棗核嵌頓食管的情況,大家也一定不要驚慌,切忌匆忙進食大量食物幫助下咽,立即暫禁飲食,前往附近的醫院內進行就診,千萬不可因長期忍受而失去了微創治療的時機。
另外,王雲還提醒大家,隨著端午節的臨近,吃粽子成為大家過節的活動之一,那麼什麼樣的人能吃什麼樣的粽子呢?由於粽子是由糯米做成的,其特點就是粘度高,不易消化,脂肪,糖、鹽含量都很高,一碗糯米的熱量相當於400-500kal(卡路裏),一般一天吃1-2個適宜,對於老人和兒童,特別是本身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儘量少吃或不吃,睡前也不要再吃,要吃加熱全熟的粽子,特別現在隨著肉粽的逐漸風靡,更要保證肉製品煮熟,保質期的時間,高血脂,冠心病的病人就儘量不要食肉粽,會造成血脂,血糖的明顯上升。
濃濃端午情,儘是闔家歡樂的時候,在大家品嘗甜美蜜棕的時候,一定要適食,不要急食,遠離甜蜜背後的危險,過個祥和平安快樂的端午節。(供稿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編輯 楊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