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安康地處秦嶺淮河南北過渡帶,水資源充沛,佔到陜西全省水資源總量近60%。南水北調“安全水”、天然富硒“健康水”是安康水的“王牌”。安康的優勢在綠水,在青山。
這樣的“優勢股”和“潛力股”是安康資源稟賦。目前,安康市年産富硒礦泉水27.4萬噸,設計總産量能達到200萬噸,國家一些外事活動和重要會議桌上,安康水已開始嶄露頭角。安康的包裝飲用水産業近兩年平均增速超過40%,“水經濟”成為安康“生態經濟”的新寵。
安康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傾力護碧水、保青山,著力推動生態産業迅猛發展,經濟運行呈現出速度與品質、規模與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局面。安康“三連優”的好成績從哪來?正是從綠水青山中來。
安康藍(供圖 安康市委宣傳部)
安康用一湖清水為一江清水背書
從安康城向西南出發,行不過三十余裏,一湖波光浩緲的綠水,被群山相擁,這便是瀛湖。如今的瀛湖水面開闊,萬頃碧透,與周圍的青山相襯,盡顯一派原生態的大美。
目睹此情此景,讓人如何能想到這裡以前的樣子。大約十年前左右,瀛湖庫區網箱養殖一哄而起,有的盲目引進食肉魚種,有的濫投餌料,過於密集的飼料殘渣及魚的排泄物,使水庫自我凈化能力變差,水質因此呈現惡化。當地不少人説道:“當年湖裏的水清清的,口渴了就能直接喝。現在不止是水變差了,密密麻麻的網箱也使這湖更不好看了。”這樣的看法,不止是安康人自己,不少慕瀛湖美名前來的外地遊客,也多有失望之慨。
瀛湖百姓明白,安康的決策者們更是清楚,雖然説網箱養魚使部分漁民因此致富,但是大多數周邊村民則需承受由此造成的水質污染、環境變差的代價。瀛湖必須整治了。
安康瀛湖(供圖 安康市委宣傳部)
除了長達七八年的瀛湖周邊綠化工程,極大地改善了瀛湖自然生態環境,減少了瀛湖周邊的水土流失,安康痛下決心,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到2018年上半年,瀛湖31000多口網箱已全部取締拆除。網箱被依法取締後,瀛湖的景開了,水靜了清了,人為的負影響一旦消除,大自然迅速給人們以美好的回報,環保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以來,瀛湖水質持續轉好。
網箱投餌養殖的輝煌到消失,僅僅十年的時間,也進一步讓安康的廣大幹部群眾認清了一個事實,産業發展如果脫離了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追求,那無異於殺雞取卵,這樣的發展方式也終將逃不過被淘汰的命運。
安康是作為生態功能區、水源涵養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川陜革命老區“四區”疊加的特殊性,如何處理生態環境與加快發展之間的關係?歷屆安康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索,也一直在探索,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安康保護與發展的主旋律,安康生態建設呈現的生態與經濟效益也在過去長期努力的基礎上集中釋放出來。安康得益於綠水青山,成為自2015年連續三年奪得省考優績的最大支持力。
陜西省委書記胡和平反復強調也諄諄告誡安康的幹部,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高品質發展,做強生態經濟,發展特色産業,是安康發展的優勢也是必由之路。
2013年,中共安康市委三屆四次全體會議提出,安康要走民生為本的循環發展之路,著力構建循環産業體系、切實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安康市委更是把生態發展提到更加長遠而現實的戰略高度,一手抓強力保護,一手抓生態優勢轉化,安康的生態環境正在成為金字招牌,安康的富硒産業、生態旅遊、山林經濟、涉水産業、勞動密集型産業等生態友好型産業發展不斷躍上新臺階。三年來,安康的經濟總量比獲得省優前的2014年增長了41% ,三年經濟平均增長11 %。
經濟增長的背後,是紮實的環境整治。近年來,安康全域集中整治5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941條,全市水環境品質穩定向好。特別是,安康境內340公里的漢江,穩定保持國家Ⅱ類水質標準。2017年,安康全市地表水水質優良率100%,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安康水環境綜合污染指數下降4.36%,排名陜西省第一。
如今,安康的生態發展路子成為全市人民的共識和行動自覺,安康人人都知道這是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品牌、最大的活力、最大的出路。“讓城鄉因環境而美、讓群眾因生態而富。”這是安康的承諾。
安康共唱“兩山曲”讓美麗家園變美麗經濟
加快實踐“兩山理論”,是四屆市委高高舉起的“綠色新政”。生態産業、生態環境、生態佈局、生態文化、生態機制“五位一體”基本框架,構成新時代新安康的新畫卷。
近三年來,安康的幹部群眾體會最深的一點,這三年來,安康一直不停步地在打環保硬仗。環保工作也猶如一場場接力賽:藍天保衛戰、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美麗鄉村……先後關閉污染和有污染風險的企業數百家,以環境為代價的發展境況得以改觀。植被上山,人口下山,還空間于自然,還綠色于生態,還清水于江河,這成為安康的新常態。
初夏,進入嵐皋縣四季鎮楊家院子,群山蒼翠,綠樹成蔭,空氣清爽宜人。
楊家院子從起初三三兩兩的農家樂,到現在集吃、遊、住、行為一體,極具規模。去年以來,千畝李園“擁抱”農家樂,一場場旅遊活動,民俗活動接連舉行。有人説,這與城市並不遠的世外桃源,是自然的賜予,也是人的努力,“陜南樣子,楊家院子”這句廣告語,既是在做宣傳,也是在樹標杆。
“現在的收入是過去的幾十倍!”提起如今的日子,楊家院子裏最早的農家樂實踐者王三翠高興地説。去年,王三翠又開起了第二家農家樂。如今她經營一年農家樂,輕輕鬆鬆可以掙下近百萬。放在十年前,這一年的收入可能是她十年的收入。
在風光秀麗的嵐皋縣,愛護山水,做好山水文章的並非王三翠一人。現在的楊家院子更像是一個“農家樂聯盟”。
這些年,從“賣”資源到“賣”風景,嵐皋的旅遊業已成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大産業,村村是景,處處能遊,使得嵐皋縣一年四季到處都是涌動的人流。
不僅是嵐皋,平利、寧陜、石泉、漢陰、紫陽、漢濱等縣區,學會吃“旅遊飯”,讓生態資源永續利用,早已是從領導到群眾的共識。在青蔥的山嶺中點綴的生態農業、精緻農家、特色民宿順著各自所依的河流蜿蜒,各地不同的“綠色致富經”打開了山裏的寂靜。
綜合利用山、水、人基本要素,重點推進生態富硒、生態旅遊、山林經濟、涉水産業、勞動密集型産業發展,促進全市經濟再生産和生態再生産同步融合發展,“人養山、山養人”“人養水、水養人”是安康新經濟最生動的寫照。
“安康硒”構架綠色經濟鴻篇巨制
安康富硒水包裝流水線(供圖 安康市委宣傳部)
富硒和包裝飲用水産業,是安康“山水”資源稟賦的集中體現。安康山水産業的快速發展,不僅為山區人民擺脫貧困探出了路子,而且為實施生態産業化和産業生態化打造了實踐樣板,使“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安康變為生動現實。
“天然富硒”是安康人無我有、不可複製、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資源。紫陽富硒茶、平利絞股藍、嵐皋魔芋、鎮坪臘肉等十一種特色品牌獲得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最根本一點,就是富硒。把握這個優勢,安康市著力培育新動能、打造新業態、扶持新主體、拓寬新渠道,畜牧、魔芋、茶葉、蔬菜等富硒特色産業喜報頻頻。2017年,安康全市培育生態循環養殖示範點26處,全年生豬出欄309.44萬頭,肉類總産量27.47萬噸,生豬産業發展繼續穩居陜西全省第二位;建設魔芋産業示範園87個,安康全市魔芋面積發展到35.6萬畝,魔芋精深加工企業實現了縣區全覆蓋;不斷強化茶市場推介和品牌行銷,提升産業發展效益,2017年全年共新建標準茶園7.7萬畝,茶園總面積達84.1萬畝,産量3萬噸,同比增長9.9%;做精設施蔬菜、做優露地蔬菜、做強高山蔬菜,加快設施蔬菜園區化發展,全年蔬菜種植面積117萬畝,産量160萬噸,分別同比增長2.8%和4.5%。
如今,安康全市有38個富硒産品研發項目列入中省重點科研計劃,建成生態富硒産業基地450萬畝,培育富硒食品企業122家,開發推出包括富硒茶在內的70多個富硒産品品係,富硒産業連年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長。2017年,安康的富硒新産業更是成為安康經濟增長的發力端,實現規模以上産值370億元,富硒食品、山林經濟、包裝飲用水産業分別增長了25%、13%、40%,是近年來安康實體經濟最好的增長水準。“中國硒谷”已經成為提升安康特色産品價值和市場競爭力的新引擎。
安康是全國最潔凈的水源富集區之一,地上水資源總量達262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是陜西省的2.9倍、全國的1.6倍,把安康水做成全國人民的“安全水”“功能水”,是安康踐行“兩山理論”的最佳戰術選擇。目前,安康市建成了全國較大的富硒礦泉水生産基地,富硒包裝飲用水産品日益走向全國,這一産業也正在成為安康工業發展最具前景的生態友好型産業。在目前已經建立起來的水工業基礎上,預計到2020年以水為主要原料的飲品産業總産值達200億元以上,其中包裝飲用水産業産值125億元,增長將高達4.7倍。
與水相對應的是山。安康山林經濟經過十餘年的長足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林業産權制度改革的推進,林下經濟生産力得到極大釋放。2017年,安康市林下經濟總産值達到37.5億元,林業收入佔到農民收入的56%以上,有的縣區佔到60%以上。
近日,安康市獲得陜西對2017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年度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優秀“雙優”,富硒産業的貢獻就在其中,其産值佔到了安康支柱工業産值的三分之一強。
2017年,安康土壤環境品質達到國家Ⅱ級標準,漢江出陜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國家Ⅱ類標準,中心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居陜西省第一。2017年,安康6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陜西省第一,生産總值增速連續11個季度領跑全省。一方面是環境品質指數,一方面經濟增長指數,這樣的數據雄辯地説明,安康走的是一條保護與發展“雙優”之路。
有不少安康的幹部動情地説,“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這“兩山理論”好像就是給安康人提出的一樣,安康走綠色發展、綠色增長的路子,讓安康特別有底氣、有前途、有幹勁。
千帆競發,奮楫者先。築夢“兩山”,安康必能當先。(文 吳單 黃慧慧 編輯 吳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