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趙浚喆):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紅薯的營養價值漸被認可,素有“金薯”美譽。楊淩金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小小“金薯”,從事新品種選育、産業化開發等領域研究與推廣工作,為推動薯類技術創業與産業化發展做出貢獻。其中,碳基全營養肥的研發與推廣項目和薯類聯産加工項目在首屆與第二屆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均獲得團隊組二等獎。適逢11月7日第三屆陜西省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將至,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對楊淩金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朱渭兵進行專訪。
楊淩金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朱渭兵(右一)在陜西省首屆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中榮獲二等獎(攝影 王宗益)
朱渭兵的父親是被廣大薯農親切地稱為“陜西紅苕王”的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薯類專家朱俊光,“秦薯”是朱俊光歷經畢生心血培育的紅薯系列品種。在陜西省,80%的紅薯品種是秦薯系列,秦薯良種累計創造社會效益達十多億元。朱渭兵的金薯種業公司在楊淩農科城建有50畝基地,在國內建設種薯推廣基地30多個,年推廣面積100萬畝。
朱渭兵談及自己的“甘薯經”時介紹道:“此前,‘秦薯5號’被時任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譽為‘三好甘薯’——好看、好吃、好賣。農業科研要立足市場,薯農喜歡什麼品種,就培育什麼品種的模式,這也是我們現在從事科研工作的基本方式。”靠溫室育苗起家,認真種了十年地後的朱渭兵發現,父親培育甘薯的科研模式已與當下的“大棚經濟”時代格格不入,創新推廣模式、打造服務型企業才是團隊發展的解決之道。
2010年,朱渭兵帶領創業團隊創辦楊淩金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重點農業孵化企業,公司進駐楊淩示範區農業企業孵化園,在創業中心的孵化培育下,利用孵化園優越的條件,公司獲得快速發展,建立一整套薯類育種、脫毒、繁殖、推廣、銷售一條龍服務體系,通過打造全産業鏈推廣模式,尋找甘薯産業鏈條中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企業與薯農的雙贏、科研和企業的互促互榮。
朱渭兵從市場的角度,打造紅薯全産業鏈推廣模式,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目前,公司已形成獨具特色的“金字塔型”秦薯産業推廣模式。“塔頂”是種源供應,中間是以專業合作社、專業村、育苗大戶為主的良種繁育二級基地,底部由育苗小戶和種植戶、小型澱粉、粉條加工戶組成,“兩翼”為300多個農村經紀人組成的銷售網絡和全粉、澱粉、果汁等加工轉化企業。
據介紹,針對有機肥料和化肥配合能夠顯著抑制化肥副作用,但傳統有機肥養分含量低、費工費力、增産不明顯的問題,團隊經過15年研究,提出植物碳基營養新理論。另外,團隊首創天然有機物“倣生化學法”快速降解新技術,解決了自然微生物降解慢、有機碳損失大的世界性難題。2016年7月10日,陜西省科技廳組織院士、專家對植物全營養肥項目進行鑒定,該項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準。趙玉芬院士稱其為“世界肥料界的一場革命”。經多年應用表明,碳基營養肥料具有提高産量、改善品質、促進根系、抑制連作障礙、減少病蟲害、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
“企業能有現在的成就,離不開楊淩示範區濃厚的創業氛圍。如果能早幾年到創業孵化器,公司的發展速度要比現在更快、公司規模更大,希望有更多的農業科技創業者選擇來楊淩創業發展。”朱渭兵對楊淩示範區優渥的雙創環境頗有感慨。
參加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後,堅定企業發展信心的朱渭兵團隊意識到企業項目投資較大,主動放棄寄望投資公司的打算,進而轉向融資渠道落實項目的實施。在項目發展階段,公司充分吸收利用大賽經驗和建議,從行銷渠道、科研思路等方面積極調整企業發展模式。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並順利運營以參賽項目為核心的碳基全營養肥實驗工廠和紅薯聯産加工實驗性工廠。
“參加兩屆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後,團隊整體綜合實力得以飛躍提升,賽上學到的行業間有機融合、緊抓市場契機等經驗對公司佔領行業新領域制高點尤為重要。賽前培訓、參賽者分享的‘雙創’經驗以及評委建議的諸多良策讓公司更加明晰公司的定位和發展規劃。在當今世界普遍關注糧食安全的新形勢下,公司將繼續努力開發研究新的甘薯品種,把‘地下糧食’的藥用、食用、菜用價值充分挖掘出來,讓小小的甘薯造福更多的老百姓。”朱渭兵談及自己的“大金薯”理想時如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