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教育繪出“振興”路線圖
2018-02-08 08:48:07  |  來源:山西晚報  |  編輯:薛陽

  2月7日,山西省教育廳召開了2018年度山西省教育工作會議,“山西教育振興”是這次會議的主題。山西省教育廳廳長吳俊清提出,力爭經過3年的努力工作,確保到2020年山西省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教育總體實力顯著增強,主要發展指標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準,進入中西部教育先進行列;到2035年,山西教育在全國的排位穩步前移,由“跟跑”轉為“並跑”甚至“領跑”,與全國同步實現教育現代化。

  山西教育薄弱環節在哪?原因是什麼?今後,山西教育怎麼追上去?怎麼跑?會上,吳俊清對山西教育進行了盤點,分析了教育現狀,並給出了2018年的山西教育“追趕”“路線圖”。

  成績

  教育支出佔公共財政支出比例為17.72%

  近5年,山西省教育發展有了顯著提高。下面一組數字雖然枯燥,但能反映出山西省為了發展教育,不惜“血本”。

  尤其這樣一組數字,看了讓人激動。2016年山西省地方教育經費總計794.22億元,比2012年增長22.4%,公共財政教育支出佔公共財政支出比例提高到17.72%。無論山西省經濟有多大壓力,不能窮教育這個觀點深入山西的“骨髓”,投入連年遞增。

  到2017年底,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89.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4.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6.6%,分別比2012年提高了14.1、4.2、14.1個百分點;新改擴建幼兒園1355所……

  過去5年,山西省為貧困縣農村學校招聘“特崗教師”8500余名,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達到10%以上,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持續改善,110個縣(市、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佔山西省總數的92.4%;山西省7649名貧困地區考生通過專項計劃就讀重點高校……

  2017年,山西省政府安排20億元政府債券資金用於改善高校基本辦學條件,安排39.82億元政府債券資金對高校債務進行置換。啟動了本科專業優化調整工作,吹響向高品質進軍的新號角。在全國部署之前,山西省即啟動了“破立結合”的本科專業優化調整工作,提出3年削減約20%的“低質、過剩、錯位”專業,努力新建一批急需、服務引領山西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興專業。山西在提升本科高校專業建設水準、構建人才培養聯動機制方面,下了一招漂亮的“先手棋”。推動職業院校資源整合,首先從中等職業教育入手,核銷中職教育“空殼校”,山西省中職學校數從446所削減到345所,清理削減學校101所,削減率22.65%,實現職業教育資源的初步集中。

  問題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準還不高措施待落實

  成績只能説明過去。説完成績,吳俊清直指教育“問題”和不足,不僅説教育工作現狀,而且點到了教育人思想上的“痛點”。四個清醒認識,更是句句點到要害。

  清醒認識到,工作基礎還很薄弱。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不足70%,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準還不高,優質教育資源總量還不夠,城市擠、農村空、大班額、擇校熱等突出問題客觀存在;職業院校“多、散、小、弱”,多所高職院校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低於國家合格標準,72所中職學校生均儀器設備價值未達到國家標準,高中階段教育普職比不協調;高等教育缺乏“高原”更無“高峰”,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度不高。從總體上看,山西仍然是教育落後省份。

  清醒認識到,體制機制還不優、不順。鼓勵創新、支持改革的氛圍不濃,一些已經在其他省份行之有效的舉措,在山西省仍少有突破。我們制定的很多改革措施還停留在“紙面”,到不了“地面”。

  清醒認識到,幹部隊伍的精神狀態還不夠飽滿。缺乏緊迫感,“等、靠、要”、得過且過的思想還有一定的市場。有的幹部缺乏教育情懷,缺乏主動擔當、主動作為,“心裏激動,嘴上感動,不見行動”。有的缺乏實幹精神,滿足於在紙上做規劃、定方案、出意見,忽視效果端,落實不到位。有的推進改革不敢碰硬骨頭,甚至把改革餘地留給自己,用政策“洼地”照顧自己。

  清醒認識到,思想觀念的落後才是工作落後的根本原因。有的幹部自我封閉、盲目自大,不肯、不願接受新的思想觀念。有的缺乏改革創新意識,因循守舊,不敢、不想主動創新,不習慣跳出山西看山西、跳出教育看教育,這才是問題的最終根源。

  吳俊清説:“必須勇於承認我們在客觀上的落後,絕不能自彈自唱、夜郎自大,不能‘關起門來我最大’。壓斷樹枝的積雪中,沒有哪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山西教育落後了,我們教育戰線所有人都應該反思。反思不足,但不妄自菲薄。”

  2018年度山西省教育工作會議鮮明地突出了問題導向。

  規劃

  教育振興須形成發展“加速度”

  反思不足,但不妄自菲薄。對於當前山西教育發展的形勢,吳俊清用了一個形象比喻:現在的龜兔賽跑格局中,所有的兔子都拼命跑,如果烏龜還悠然自得、閒庭信步,註定會被淘汰出局。山西教育要振興,必須形成發展“加速度”。

  目前,山西經濟形勢穩步向好,轉型綜改深入推進,教育振興發展的外部環境持續向好。珍惜難得的機遇,乘勢而上,“補考”“趕考”一起抓,積極佈局和推進一批基礎性、牽引性的重大改革,努力在新一輪教育改革發展中下好先手棋、打造新優勢、搶佔新高地。

  建立績效考評與資源分配聯動機制,調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強化績效考評,考評工作要充分體現“大數據”的運用,不必年終填表,日常點滴的數據匯集起來就是各家的考評結果。強化結果運用,考評結果與資源分配掛鉤,項目安排、資金撥付乃至幹部使用等均以此為據。尤其在教育經費投入上,花錢必有效,無效要問責,花得好再追加,花不好的,不僅要追回經費,還要問責追責,以此倒逼各單位切實提高水準、提升品質。

  2018年我省教育工作要點匯總

  1、基礎教育要突出“提升”這個關鍵詞。按照“補短板、強弱項;抓重點、攻難點;提品質、促公平”,2018年我省所有縣區要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並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

  2、推動做好在重點新建小區配建幼兒園工作,著力解決幼兒園“量”少的問題。啟動實施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省級試點。強化幼兒園監管,切實規範辦園行為,決不允許發生傷害兒童的事件。推進普惠性幼兒園建設認定工作,力爭年內再完成500所任務。

  3、全力推進實施“1331工程”,深化高等教育內涵建設。

  “1331工程”建設任務為促進高等學校“一校一面”特色發展,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全面加強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重點創新團隊三項建設,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全面加強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三項建設,促進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努力産出一批對國家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貢獻的標誌性成果,提升高校服務我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能力。支持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率先發展。

  4、大力推進山西省高等教育本科專業優化調整工作。今年要削減專業100個以上,立項建設20個優勢專業,增設50個急需新興專業。

  5、合理佈局職業院校。在每個縣(市、區)辦好一所縣級職教中心、每個市重點辦好一所職業技術學院的基本框架下,按照“科學規劃,合理整合,形成特色,提高效益”的原則,大力推進縣級職教中心達標建設,推動職業院校走園區化發展道路,整合優化,集群發展,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職業院校合理佈局。

  6、進一步強化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啟動建設15所優質高職院校、100個骨幹專業、100所中職示範校,打造職教“百強名校、百強專業”,併發揮其示範引領作用。

  7、大力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完成200萬人次以上農村實用技術培訓、1萬人次以上職工繼續教育培訓、600萬人次社區教育培訓的任務,促進提高勞動者技能水準。2018年再創建3000個學習型組織。

  8、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加強對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師德師風等的監察監督,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強化師德考評,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嚴肅查處違反師德典型事件。

  9、組織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加大對師範院校支持力度,開展好師範類專業認證工作。加強教育行政幹部、中小學幼兒園校(園)長隊伍和骨幹優秀教師隊伍建設,著力培養一批名師、名校長。啟動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引領帶動職業院校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組織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培計劃和全員培訓項目。

  10、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全面落實教師績效工資政策。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準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準。

  11、進一步完善制度,規範國際學生招收、培養、管理和服務工作。力爭來晉留學生規模比上年增長20%以上。

  12、治理“擇校熱”問題。堅持多措並舉,綜合治理,著力扭轉“小升初”擇校熱,特別是“擇民辦學校熱”的趨勢,爭取讓每個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要支持和規範民辦學校行為,既要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又要嚴格規範民辦學校辦學行為,特別是對虛假招生宣傳、惡性爭奪生源、超計劃招生等違規行為,要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對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遷就。

  13、破解課外負擔重問題。堅持多管齊下,疏堵結合,有效破解“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這一非補不可的“民生短板”。探討利用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等形式,完善學生校內課後託管機制,努力解決“四點半難題”。探索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和聯合監管機制,依法依規查處違背教育規律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使其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者,而不是教育秩序的干擾者和攪局者。

  14、解決“大班額”問題。建立消除大班額工作臺賬,對大班額學校實行銷號管理,堅決避免産生新的大班額。確保2018年底實現全省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

  15、遏制校園欺淩行為。嚴格落實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的《加強中小學生欺淩綜合治理方案》,建立健全防治中小學生欺淩綜合治理長效機制。將學生欺淩治理工作情況納入文明校園創建標準,納入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年度考評。(山西晚報記者王冠興實習生黃玉瓊王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