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同市雜糧産業成氣候
山西日報訊(記者 趙志成 通訊員 馬靜波 呂曉霞)2月10日,塞外大同仍是凍手凍腳的嚴寒季節。一大早,大同市天鎮縣馬家皂鄉安家皂村村民馬子明的屋裏就擠滿了人,大夥兒信心滿滿盤點去年合作社收成,規劃今年打算。“去年俺家種的50畝紅蕓豆,賣了5萬多塊錢呢。”馬子明高興地告訴記者,“合作社給咱當家,再加上市場好,不愁賣個好價錢。現在大夥兒的積極性高著呢,都吵吵著今年要多種幾畝呢!”
大同市把優質雜糧作為貧困地區農民增收脫貧的主導産業來抓,兩年來扶持資金達到650萬元,主攻京津冀,力求向全球市場拓展。在市場拉動、政府推動、科技驅動、企業帶動下,大同市2017年的雜糧種植面積達185萬畝,佔全市糧食種植總面積的40%,約佔全省種植面積的1/8,總産量22.12萬噸,建成10個萬畝、28個千畝高産創建示範區。
通過品牌戰略,積極開發名、特、優小雜糧品牌,培育出廣靈東方亮小米、左雲雁門清高苦蕎、大同縣三利等一批特色優質品牌産品。其中,廣靈小米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左雲雁門清高有限公司生産的小雜糧麵粉系列、苦蕎系列産品除了備受京津冀地區消費群體的認可外,同樣受到外國商家的青睞。目前,全市共有11個雜糧品牌長期出口日本、韓國,近1萬戶農民簽訂了種植收購合同,僅此帶動農民增收就達938萬元。而在雜糧種植縣中,僅廣靈縣涉及小雜糧産品的註冊商標就有十多個品牌,像“東方亮小米”“白老大杏仁”“神水牌豆製品”如今已遠銷英、法、德等國。
像馬子明這樣的雜糧種植戶,往年每到秋收,糧食難賣就成了“心病”。自打2016年,與山西農資集團農産品有限公司合作,加入專業合作社後,雜糧難賣就成了過去。據了解,截至2017年年底,大同市共有110家農業專業合作社和1.2萬戶農戶簽訂了銷售合同,有3萬噸雜糧通過訂單銷售一空。山西農資集團陽高惠農服務中心經理牛潤山告訴記者,今年他們公司已出口小雜糧5000噸,收入達到1300萬元,帶動農戶1102戶,戶均增收1.1萬元,産品遠銷意大利、德國、巴基斯坦等歐亞中東10多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