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報訊 “今年我就在北京過年呀,一個月6000多元,你們跟我一噠走吧。”這位操著一口呂梁山區普通話的李利平,一年前還是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龍交鄉一名靠種田吃飯的農民。而今,他已經成了一名很“搶手”的護工,越來越多的客戶點名找他護理病人。春節前,他利用回家探親的機會現身説法,帶了4個老鄉和他一起去做護工。説起以後的打算,他自信滿滿:“爭取做一名金牌護工,努力奮鬥自己開個家政公司。”
石樓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由於種種因素的制約,農村富餘勞動力多達4萬人。“兩畝地一頭牛,孩子老婆熱炕頭”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沒有專業技能成為大部分外出打工者難以真正走出去的“絆腳石”。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石樓縣緊抓各種政策機遇,將富餘勞動力打包整合、抓好技能培訓、促使轉移就業“大軍”奔向全國各地。
石樓縣專門成立了護工培訓領導組,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對勞務輸出這一産業全力推動。各鄉鎮和駐貧困村“第一書記”具體負責組織開展學員招生工作,並將有培訓意向的學員按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就業意向進行分類梳理上報領導組辦公室。領導組辦公室按照提供的分類培訓名單,確定培訓專業,實行訂單式培訓。為減少培訓成本,該縣還以“轉嫁”培訓的方式把勞務基地變成了培訓基地。截至目前,貧困勞動力培訓就業以“呂梁山護工”為主,共開展了7期,822人參加培訓,其中貧困戶616人,就業105人,對外出務工超過4個月的貧困戶,拿出財政資金給予獎勵。
同時,把握職業仲介機構這個關鍵環節,在青島、太原、北京、呂梁等地設立了聯絡站,與10個廠家及有關部門建立了長期友好勞務合作關係,還在青島、北京等市聘請了多名兼職勞務信息員。據統計,通過勞動部門、民間自發組織等多種形式的職業介紹仲介機構,每年都將數以千計的青年輸往沿海等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務工。自技能培訓班開班以來,石樓2000多名擁有一技之長的兄弟姐妹奔向天南海北,年人均勞務收入超過了3萬元,成為山西省十大勞務輸出示範縣之一。(鄭慧梅 鄭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