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大年逛廟會,濃濃年味鬧中尋”,2月20日,大年初五,太原動物園廟會繼續為市民準備了琳琅滿目的文化大餐,現場鑼聲震天、鼓樂鏗鏘,一個個充滿濃郁喜慶味道的節目,讓在場的每位觀眾瘋狂打“Call”。
社火表演有背棍、鐵棍、劉三推車、太原鑼鼓等,還有平時不多見的蹺棍表演。咱來説説蹺棍。看看現場,一條十幾米長的巨龍,頭尾兩端上下搖擺,一邊是笑得不可開交的娃兒,一邊是頭裹紅巾身穿紅綢衣服的表演者,巨龍渾身也纏滿了紅綢,遠遠望去像一團火在風中快速移動,龍頭上的娃兒升到半空時,一會兒大笑,一會兒驚悚,這邊的表演者鎮定自若,不時吸上兩口煙,説:“沒事,該咋耍,咋耍。”這廂火紅的龍飛起,那廂綠色的龍伏下,在陣陣清脆的鈴鐺聲中,遙相呼應,恰似二龍戲珠。這就是年俗文化中的蹺棍表演,非常吸睛。蹺棍利用杠桿原理,在後架不遠處設一支點,然後挑選堅實耐用的木料做主桿,由最初的5米發展到10米,蹺到高處最是過癮。60來歲的蹺棍表演者張師傅説,他們都是清徐人,從大年初一早晨就開始在動物園表演了,不管天氣多麼寒冷,每天都準時趕到這裡。不圖掙錢,主要就是鬧紅火,讓人們過年高興。
“每年過年都要和爸媽趕回太原,除了走親戚,就是來太原動物園看紅火。”在湖北工作的王先生説,他在湖北上完大學就參加工作了,老爸老媽也搬到湖北和他們居住。可每年過年,老人都堅持回太原,説在太原生活了大半輩子,這兒的親戚多,年味濃,尤其看到社火表演,好像回到了小時候,心裏特別溫暖。摩肩接踵的遊人中不乏像王先生一樣歸鄉的遊子,他們的根在太原,過年自然要回家稀釋那份鄉愁。
在太原動物園的一角,陣陣梆子聲吸引了無數遊人。太原小店區戲迷協會的票友們正在這裡義務演出。他們從正月初一開始,每天準時趕到這裡,為市民們獻上精心編排的劇目。48歲的巨換梅是太原生態工程學校的老師,平時對晉劇很癡迷,自從加入小店區戲迷協會後,跟著功底深厚的前輩們進步了不少。她剛演出完,臉上的戲粧甚濃,看不出原來的樣子,“過去過年趕廟會,都有唱戲的,如今趕廟會也得有戲看。大過年的,出來義務演出,一來圖個高興和熱鬧,二來讓遊玩的年輕人看看晉劇,也算傳播戲曲文化吧。”場子上正在上演晉劇《徐策跑城》,表演者是來自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實驗二團的演員董學飛,也是被朋友拉來義務演出的,一大早從清徐趕來。他的帽翅功博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他説,過年期間,他所在的劇團從初一開始就進行惠民演出了,目的是讓市民過個歡樂幸福年的同時,進一步傳承晉劇文化。“一到過年,就來動物園逛廟會,這樣的年俗活動看不夠,我最喜歡聽晉劇了。我小的時候,哪有現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節目,看戲是最大的愛好。戲有日場和夜場,不管哪一場,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如果看到的戲很熟悉時,台下的戲迷往往跟著臺上的演員一起哼唱,臺上台下互動的場面很熱烈。高潮時分,演員愈加賣力,戲迷愈加叫好。”70歲的老太原郭春齊穿著孫女買的唐裝,在家人的陪伴下,邊走邊説,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中。
太原動物園廟會還有很多其他的社火表演,喜慶熱鬧。民間藝人大顯身手,民俗絕活爭奇鬥艷,引得群眾流連忘返,紛紛讚嘆。此外,非遺工藝品展示、名優特小吃、文化藝術表演、嘉年華、冰雪樂園等一系列活動,更讓年俗文化錦上添花。(山西晚報記者郭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