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勝堡古堡門
熱鬧的古堡街區
正在表演的歷史事件實景劇“隆慶議和”
古堡村民們古裝迎接遊客
商家展示民俗布藝
2018年,精心打造的新榮區得勝堡長城廟會于正月初八閃亮登場,從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這裡匯聚各色民俗表演、各類民俗小吃、各種土特産品,為來自五湖四海的友人們呈現一場“春節盛宴”,感受得勝堡的盛景、文化、民俗,以及淳樸好客的新榮人的溫暖、熱情。
新榮區是“塞北名鎮、古堡之鄉”。這裡不但有著曠達的塞外風景,更有著一份沉澱的厚重過往。萬里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産,新榮區地處蒙漢邊陲,是清以前中原與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交通咽喉所在,是農耕文化和放牧文化碰撞、融合的典型代表地區,有豐富的戰爭、和平、通商的歷史遺址和故事。長城在新榮境內有兩條,地方稱“兩道邊”總長度約219.32華里。新榮長城在全國單位面積密度最大,每10平方公里就有2.2華里長城。
長城古堡雖多,得勝卻是唯一。得勝堡是大同長城板塊最為著名的一個古堡,品牌成熟度高,文化底子厚,全省發展長城旅遊給得勝堡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新榮區委、區政府以辦好首屆“逛長城廟會,過得勝大年”文化旅遊活動為“引爆點”,以發展全域旅遊為方向,以貫通四季旅遊為重點,持續將人氣指數變成經濟指數、資源優勢變成發展優勢,突破小格局,作出大旅遊,推動旅遊業向“全景、全業、全時、全民”邁進。
得勝大年廟會相映,一堡覽盡塞外風情。正月初八,廟會活動熱熱鬧鬧地開場!“請城磚回家,為長城療傷”充滿了暖暖的溫情。《長城保護條例》已經頒布12個年頭,長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戶外文物,新榮區在長城保護方面也開展了許多工作並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長城保護仍需要做大量工作。在得勝堡這個吉祥寶地,讓社會各屆人士共同參與“請城磚回家,為長城療傷”活動,體現新榮行動,目的就是在全民形成保護長城的廣泛共識,凝聚修繕長城的合力。
曾經發生在得勝堡的“隆慶議和”,使仇敵變為兄弟,干戈化為玉帛。因此,得勝堡是戰爭與和平的象徵,是民族世代友好的象徵。“隆慶議和”實景劇演出最為吸引人。該實景劇結合得勝堡重大歷史事件隆慶議和進行編排,再現長城沿線“六十年來,塞上物阜民安,商賈輻輳,無異於中原”的興旺景象。
魅力新榮——民俗文藝演出更是讓人一飽眼福。正月初九,這裡舉辦了一場趣味橫生的鄉鎮農民運動會。同時,“幸福新榮——鄉鎮民俗文化展演”會逐一展現,異彩紛呈。初九的扭秧歌,初十的吹打樂,十一的車車燈,十二的廣場舞……樣樣都是大同民俗文化的精髓。“車車燈”起源於清朝末期,又名小車舞,一般在舊曆正月鬧“花燈”時表演。正月十三,更有被專家譽為“戲劇史上的活化石”、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戲曲耍孩兒精彩亮相。
瑞狗迎春福到家,歡歡樂樂鬧元宵。正月十四、十五兩天,廟會還將有元宵特別節目——飛天創意旗袍秀和大型秧歌戲。秧歌大家都不陌生,作為山西民俗文化的精髓,但凡有傳統慶典,都少不了秧歌戲。傳統與現代的交融碰撞,將融匯成別樣的樂章。
塞外新榮春來早,得勝堡裏過大年。新榮區“逛長城廟會,過得勝大年”主題系列活動,以全新的角度闡釋長城文化精神內涵,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新榮,走進得勝堡,給鄉村帶來人氣,帶來活力,帶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