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省手足口病例同比降近五成
山西晚報  2018-04-26 11:32:55

  原標題:我省手足口病例同比降近五成

  山西晚報4月25日訊 國家衛生健康委日前發佈消息稱,今年是手足口病高峰年,預計整體流行強度將高於去年。4月25日,山西晚報記者從山西省衛生計生委組織召開的2018年防治手足口病新聞通氣會上獲悉,截至4月24日,山西省手足口報告病例較上年同期下降了48.65%。雖和國家整體發病趨勢有些出入,但就山西省發病規律來看,每年5、6月份都將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疾控專家提醒廣大家長應做好防範準備。

  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專職副主任陰彥祥介紹,從全國來看,手足口病發病季節性規律明顯,每年呈現兩個發病高峰,4—6月為春夏季發病高峰,10—11月為秋季高峰。近年來,該病又呈現隔年高發的特點,隔一年就會有一個流行高峰。

  和全國手足口病的總體發病形勢相比,山西省近年來手足口病的疫情形勢略有不同。2008—2014年,山西省手足口病報告病例數總體呈上升趨勢,具有週期性上升的特點,2009、2012、2014年為高發年。2018年以來,截至4月24日,山西省共報告病例475例,其中重症1例,無死亡病例。報告數病例較2017年同期(925例)下降了48.65%,病例數較多的市有太原市(114例)和晉中市(104例),病例數較少的市有呂梁市(12例)、大同市(8例)、朔州市(5例)、忻州市(4例)。發病年齡集中在5歲以下。

  雖然目前山西省報告病例不多,但面對全國的疫情形勢,山西省衛生計生委要求各相關部門在現有防控措施的基礎上,與山西省教育廳緊密協作,規範病例監測報告,發現疫情苗頭及時溝通,嚴密防範、穩妥處置手足口病疫情。同時,在做好日常宣傳的基礎上,對發生疫情的地區或單位,開展重點人群宣傳教育,引導公眾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阻斷手足口病的傳播,防範疫情擴散和蔓延。此外,規範做好疫苗預防接種,在堅持自願、自費原則的大前提下,科學宣傳預防接種知識,為有意願接種相關疫苗的公眾提供安全、規範的預防接種服務。

  ○專家支招

  如何防範手足口病

  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防範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有哪些典型的症狀?重症手足口病該如何早期識別?一旦感染又該如何治療……在山西省衛生計生委組織的2018年防治手足口病新聞通氣會現場,針對廣大家長關心的熱點問題,山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左素俊、山西省兒童醫院隔離感染科主任醫師胡海燕進行了詳細解答。 

  防範篇

  家長和孩子應牢記15字方針

  專家表示,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的疾病,家長只要掌握相應的知識,注意講究衛生,是可以很大限度地預防手足口病的發生。家長和孩子應牢記“15字方針”,即“勤洗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對家庭預防手足口病的發生是非常有效的。

  養成勤洗手的習慣最為重要,如飯前便後、接觸可能被污染的物品或表面、帶孩子外出後,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給孩子洗手。不要讓孩子喝生水、吃不潔食物。陪護人員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消毒,並妥善處理污物。

  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不要讓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腸炎的病人親密接觸,如接吻、擁抱等。

  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用一次性毛巾或紙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嘔吐物、糞便等,並及時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體表面或環境。

  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

  接種疫苗可有效防控手足口病

  按照往年規律,5、6月份將是山西省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專家介紹,手足口病可經消化道、呼吸道、接觸傳播,孩子很容易傳染患病。特別是5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為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種類很多,主要有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每一類病毒又有許多血清型。所以手足口病可以不止一次感染,以前得過手足口病的孩子,只對曾感染過的病毒有抵抗力,但對其他種類的病毒仍易感,依然有可能再次被感染。

  “接種疫苗是防控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專家介紹,針對手足口病,國內自主研發了EV71疫苗,但是目前該疫苗的接種率還不高,主要是由於大家對它的認識有限,如果疫苗群體接種率越高,就會在人群中産生免疫屏障,發病率就會大幅度下降。目前該疫苗屬於二類疫苗,需要家長自費接種。6月齡至5歲兒童可選擇接種,接種2針(間隔1個月),接種前可諮詢附近的接種門診。目前我省採購的疫苗有2種,接種人群為6月齡-3歲、6月齡-5歲。

  治療篇

  手足口病如何診斷

  專家介紹,在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有典型的臨床症狀:發熱,1—2天在手、足、臀部、口腔部位出現斑疹或皰疹,口腔黏膜可見潰瘍,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即考慮孩子極有可能患上手足口病,可以到相關醫院進一步確診。首先化驗血常規,一般血常規呈現正常或白細胞稍高,如果白細胞總數大於15×109/L,注意是否出現重症的相關症狀;其次可以做手足口病的病原檢測,也就是腸道病毒的核酸檢測,取咽部分泌物進行檢測確診。

  治療方法有哪些

  手足口病沒有特效藥,也不用吃抗生素,普通病例的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孩子更多需要的是家長的用心照顧和陪伴,隔離避免交叉感染、休息保存體力、飲食要清淡、護好口足手。飲食護理方面,口腔及咽部的皰疹、潰瘍會讓寶寶很疼,拒絕進食或者拒絕吞咽、流口水,可以給寶寶吃一些溫涼的流質飲食或較軟的不需咀嚼的食物,如稀飯、粥、湯羹等,同時給孩子足夠的水分供應,也可以應用口服補液鹽溶液以保證水分和電解質的供應,而熱飲、酸性食物(如柑橘類、番茄等)暫時不給孩子喂食。皮膚護理方面,口腔黏膜、手、足、臀部都會有皰疹,可以用一些口腔噴劑,皮膚皰疹要防止被抓破,保持清潔和裸露,如果水泡破裂,可以局部消毒避免感染。對症治療:發熱、嘔吐、腹瀉給予相應處理,發熱時不宜捂汗,可以鬆開衣服、溫水擦浴進行物理降溫,多喝水幫助退熱,增加舒適感,若出現高熱,可根據醫囑口服退熱劑,若出現嘔吐要補充水和電解質,注意預防脫水。1-2周就會自愈,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重症病例要立即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監護下實施相應的治療。絕大多數病人可以痊癒。(采寫山西晚報記者 薛琳 通訊員 郝東亮 實習生 代永歡)

編輯:路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