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澤州巴公鎮發現大型文化遺址
山西晚報4月27日訊(記者李吉毅)近日,晉城市考古工作者在澤州縣巴公鎮發現一處大型文化遺址。
據參與考古的晉城市考古專家裴池善介紹,4月21日,他們接到巴公鎮當地村民的電話,稱在該鎮發現疑似古文化遺址。當天,裴池善等人冒雨前往巴公鎮,經考察,發現了大量各時期標本,確認這處遺址為重要的文化遺址。
該遺址的文化層厚約3米。裴池善在距地面約4米高的土層中,發現並採集舊石器晚期細石器20余枚,燧石質器型有尖狀器、刮削器、石片、石核等。再往高處,他又釆集到線紋紅陶、彩陶片10余件。據初步判斷,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存。此外,他們還發現了籃紋灰陶、繩紋灰陶及素面灰陶片,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存。另外,在文化層上部1米處,裴池善還釆集到戰國、漢時代陶片若干。
據觀察,該遺址文化層遺存物堆積豐厚,文化分層清晰,斷面發現灰坑三處,土坑豎穴墓一處,磚石墓一處,約為漢代墓葬。這處遺址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300米,遺址面積約1.2萬平方米。根據釆集標本,裴池善推斷,這是一處以舊石器、新石器為主的、文化延續至戰國、漢代的大型古文化遺址。
該遺址舊石器文化層的發現,將巴公河流域古人類生活的時間上溯到1.6萬年至2.3萬年前後。“大量的紅陶、彩陶的出現,説明在距今五千年前後的農耕文明時期,巴公河流域也是重要的古人類活動中心,也是晉城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裴池善認為,“大量的各時期標本,説明該區域在歷史上各時期的文化脈絡未有過中斷。”
在巴公鎮發現的這處遺址,為研究長平之戰、巴原之戰的歷史,將起到重要的考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