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駱惠寧在運城檢查工作時強調 狠抓轉型項目建設 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八月一日,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在運城市絳縣東錄村櫻桃大田,與果農親切交談。山西日報記者 李聯軍攝
山西日報訊(記者 趙向南)8月1日至8月2日,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深入運城市企業和農村進行調研,檢查山西省委轉型發展決策部署落實情況。他強調,要把握科技和産業變革趨勢,發揮市場主體作用,不斷策劃和建設轉型項目,切實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
盛夏河東,轉型正忙。此次調研的中條山集團、山西建龍、銀光華盛鎂業,都正在推進技術改造和轉型項目建設,謀求企業新的發展。成立於1956年的中條山集團是我國大型銅業企業,但由於長期滿足於初加工,企業發展不快。近年他們轉變觀念,謀劃佈局了尾礦製備建築陶瓷、年處理銅精礦150萬噸綜合回收、5萬噸高精度銅板帶銅箔和200萬平方米覆銅板三大轉型項目。駱惠寧聽取了企業負責人彙報,實地考察了正在建設的尾礦製備建築陶瓷項目,仔細了解新開發産品的經濟技術和環保性能指標,與企業幹部職工交流。他説,中條山集團要堅定地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在資源綜合利用和深加工上下功夫,在弘揚艱苦奮鬥精神上見優勢,讓老企業煥發出新生機。山西建龍對原海鑫集團實施重組後,産品結構從建築鋼材向工業建材轉變,去年産值突破百億元,今年將突破200億元。駱惠寧聽取企業發展規劃介紹後,又到1500mm卷板生産車間考察,他希望企業用好産業結構調整基金,牽頭打造精品鋼産業園區,大力發展生産性服務業。銀光華盛鎂業公司是全國鎂及鎂合金標準制定參與者,綜合實力居同行業前列。駱惠寧認真察看合金、板材、高鐵型材等鎂深加工産品,與企業負責人探討鎂合金産品應用及市場潛力,希望加快新産品標準化、産業化步伐,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
農業結構調整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內在要求。絳縣山楂、大櫻桃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0萬畝、3萬畝,是全國最大的山楂基地縣、華北最大的大櫻桃種植基地。駱惠寧在維之王食品公司觀看了果汁、果醬、保健酒等系列山楂製品的生産和樣品,詢問産品研發、市場銷售和品牌推廣情況,鼓勵企業圍繞山楂深加工,進一步發展功能食品,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帶動更多農民增收。按照去年駱惠寧在運城調研時提出的要求,運城開展了大規模農民職業技能培訓。駱惠寧來到絳縣東錄村櫻桃大田,與果農親切交談,了解種管技術、成本收益等。村民們紛紛講到,現在家家種櫻桃,每畝收入在萬元以上,駱惠寧十分高興。他指出,要進一步深化農業科技服務改革,加快培育現代職業農民,實現品質興農。
在夏縣宇達集團,駱惠寧考察青銅文化創意産品研發生産情況,勉勵企業挖掘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蘊,把文化與科技、藝術結合起來,進一步打造知名品牌,壯大山西文化創意産業。
平陸縣今年將爭取摘掉貧困縣帽子。如何鞏固擴大脫貧成果是駱惠寧關注的問題。張店鎮張郭村通過“黨建+”,以基層黨建助力脫貧攻堅,去年實現整村脫貧。駱惠寧來到村裏,與正向客商售賣的桃農交流,到地頭察看玉米長勢,了解促進農民進一步增收的措施。村文化活動中心的小廣場上,駱惠寧與村民們圍坐在一起,駐村工作隊隊長薛彩霞和村黨支部書記景向林介紹,村裏黨員帶著貧困戶成立了蔬菜種植合作社,正蓋蔬菜大棚,建起扶貧車間,正組織農民加工裝化肥用塑膠編織袋,還打算依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地窨院和打鐵花來發展鄉村旅遊,今年可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其他村民你一 言我一語也爭著發言,述説今年的打算,表達對幫扶工作隊的肯定和不捨之情,氣氛融洽熱烈。駱惠寧説,大家脫貧後幫扶政策還會繼續。最重要的是把後續産業抓上來,把黨支部、村委會建設好,打造“不走的工作隊”。一席話説到了群眾的心坎上,廣場上響起熱烈掌聲。
調研期間,駱惠寧對運城市今年工作取得的進步給予肯定,囑咐要進一步貫徹好山西省委對運城工作的總體要求,貫徹好今年以來山西省委召開的山西省屬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轉型發展推進會、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推進會、山西省攻堅深度貧困現場推進會、山西省推進“三基建設”座談會、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推進會、山西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推進會、貫徹落實中央巡視工作規劃推進會等一系列部署,在解決問題上下功夫,以重點工作的突破,帶動各方面工作水準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