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門口就業
8月22日,工作人員在位於忻州代縣聶營鎮的達康制襪廠工作。達康制襪廠於今年2月建成投産,吸納周邊三個村的41名貧困戶就業。
近年來,為解決貧困人口移民搬遷後的就業問題,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在移民新區建設扶貧産業園項目,園區規劃佔地300畝,可吸納近6000人就業。以此為帶動,代縣形成縣有産業園區、鄉有扶貧車間、村有家庭工坊的扶貧産業格局,幫助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8月22日,代縣雁弘紡織有限公司員工劉亞峰在車間工作。位於代縣濱河移民新區扶貧産業園區的雁弘紡織有限公司於今年6月份建成投産,目前共有員工230人,其中65%以上為貧困人口。
近年來,為解決貧困人口移民搬遷後的就業問題,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在移民新區建設扶貧産業園項目,園區規劃佔地300畝,可吸納近6000人就業。以此為帶動,代縣形成縣有産業園區、鄉有扶貧車間、村有家庭工坊的扶貧産業格局,幫助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8月22日,工作人員在位於代縣聶營鎮的達康制襪廠工作。達康制襪廠於今年2月建成投産,吸納周邊三個村的41名貧困戶就業。
近年來,為解決貧困人口移民搬遷後的就業問題,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在移民新區建設扶貧産業園項目,園區規劃佔地300畝,可吸納近6000人就業。以此為帶動,代縣形成縣有産業園區、鄉有扶貧車間、村有家庭工坊的扶貧産業格局,幫助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圖為位於代縣濱河移民新區扶貧産業園區的雁弘紡織有限公司(8月22日攝)。該公司於今年6月份建成投産,目前共有員工230人,其中65%以上為貧困人口。
近年來,為解決貧困人口移民搬遷後的就業問題,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在移民新區建設扶貧産業園項目,園區規劃佔地300畝,可吸納近6000人就業。以此為帶動,代縣形成縣有産業園區、鄉有扶貧車間、村有家庭工坊的扶貧産業格局,幫助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