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廣靈:産業扶貧提升“造血”功能
新華社  2018-08-27 13:40:18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8月23日,廣靈縣巧娘宮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的員工在編織柳條工藝品。該合作社在廣靈縣9個鄉鎮免費培訓近千人,為農村婦女提供就業平臺,基本實現“家門口辦廠、培訓一人就業一人”的目標,直接帶動了645名貧困婦女脫貧增收。

  近年來,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在脫貧攻堅戰中因地制宜制定系列産業扶貧措施,提升“造血”功能。目前,廣靈縣43個貧困村均有脫貧産業,在貧困村設立的編織、製衣“加工站”,帶動2000多個家庭戶均年增收1.5萬元,實現“村有産業、戶有項目、有勞動能力的人就近就業”的目標。(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8月23日,遊人在參觀廣靈縣旭隆工藝品製作有限公司的倣古燈籠。該公司在鄉村設立倣古燈籠加工點,開展倣古燈籠製作技術培訓,目前已解決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200多人的就業問題。

  近年來,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在脫貧攻堅戰中因地制宜制定系列産業扶貧措施,提升“造血”功能。目前,廣靈縣43個貧困村均有脫貧産業,在貧困村設立的編織、製衣“加工站”,帶動2000多個家庭戶均年增收1.5萬元,實現“村有産業、戶有項目、有勞動能力的人就近就業”的目標。(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8月23日,廣靈縣巧娘宮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創辦人劉金萍(左)為新上崗的員工傳授編織技術。該合作社在廣靈縣9個鄉鎮免費培訓近千人,為農村婦女提供就業平臺,基本實現“家門口辦廠、培訓一人就業一人”的目標,直接帶動了645名貧困婦女脫貧增收。

  近年來,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在脫貧攻堅戰中因地制宜制定系列産業扶貧措施,提升“造血”功能。目前,廣靈縣43個貧困村均有脫貧産業,在貧困村設立的編織、製衣“加工站”,帶動2000多個家庭戶均年增收1.5萬元,實現“村有産業、戶有項目、有勞動能力的人就近就業”的目標。(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8月23日,廣靈縣鴻棉製衣公司的員工在加工服裝。該公司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員工319人。

  近年來,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在脫貧攻堅戰中因地制宜制定系列産業扶貧措施,提升“造血”功能。目前,廣靈縣43個貧困村均有脫貧産業,在貧困村設立的編織、製衣“加工站”,帶動2000多個家庭戶均年增收1.5萬元,實現“村有産業、戶有項目、有勞動能力的人就近就業”的目標。(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8月23日,廣靈縣北野食用菌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員工在分揀香菇。該公司採取“公司+園區+農戶”的運營模式,帶動貧困戶800余人種香菇脫貧。

  近年來,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在脫貧攻堅戰中因地制宜制定系列産業扶貧措施,提升“造血”功能。目前,廣靈縣43個貧困村均有脫貧産業,在貧困村設立的編織、製衣“加工站”,帶動2000多個家庭戶均年增收1.5萬元,實現“村有産業、戶有項目、有勞動能力的人就近就業”的目標。(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編輯:路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