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啟動“城市雙修”專治重點區域“城市病”
山西晚報  2018-09-03 09:30:11

  原標題:我省啟動“城市雙修”專治重點區域“城市病”

  修復城市山體、修補城市功能、改善環境品質……到2020年,山西省“城市雙修”(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基本實現重點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城市病”將得到有效治理。

  9月2日,山西晚報記者從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山西省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實施意見》(簡稱《意見》)印發,山西省將通過以治理“城市病”為主要目標,編制“城市雙修”規劃,開展重點區域“城市雙修”。與此同時,各城市將對城市自然環境品質和城市發展品質進行調查評估,編制“城市雙修”專項規劃,制定完成“城市雙修”實施方案,完成重要地區城市設計,落實一批“城市雙修”項目。

  每年確定2至3個重點區域開展“城市雙修”

  2018年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選取部分重點城市開展‘城市雙修’”。

  什麼是“城市雙修”?它是通過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有計劃地修復被破壞的山體、水體、綠地和棕地等,修補城市在功能設施、空間環境、特色風貌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老舊城區存在的突出問題。

  《意見》明確,“城市雙修”將以治理“城市病”為主要目標,編制“城市雙修”規劃,開展重點區域“城市雙修”。各城市要對城市自然環境品質和城市發展品質進行調查評估,編制“城市雙修”專項規劃,制定完成“城市雙修”實施方案,完成重要地區城市設計,落實一批“城市雙修”項目。

  山西省將通過修復城市的山體、水體和廢棄地,修補城市功能、城市空間(含地下空間)和城市風貌,著力補齊城市短板、改善環境品質、塑造城市特色,打造充滿活力、富有魅力、極具吸引力的現代綠色城市。

  實施方案制定中,我省將建立“城市雙修”項目清單,梳理重點項目安排,明確各項目位置、類型、規模、建設時序、投資規模、任務書和任務路線圖,落實實施主體;每年確定2至3個重點區域開展雙修工作。同時,還將“城市雙修”與違法建設治理五年行動、黑臭水體治理、海綿城市建設、綜合管廊建設、公共服務提升等相結合,增強實施方案的綜合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到2020年,山西省“城市雙修”工作基本實現重點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的主要目標。

  力爭實現步行5分鐘可到達一處綠地遊園

  在生態修復中,山西省將加大城市綠地專項規劃實施力度,完善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等公園綠地系統建設,打造大型綠帶通風廊道、濱河(湖)空間、濕地公園,形成功能完善、分佈均衡、環境優美的城市綠地系統。小遊園和街頭綠地要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原則佈局建設,為居民提供均衡、便捷的公共活動空間,力爭實現居民步行5分鐘可到達一處綠地遊園。

  提倡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系統開展包括河流、湖泊、濕地、城市溝渠和地下水在內的城市水體生態修復。加強水源保護,保證維持河流、湖泊和濕地等水體的基本生態用水需求,保障枯水期生態基流。對黑臭水體進行綜合整治,達到長制久清的效果。對地下水嚴重超採區劃定禁採區和限採區,保護地下水源。儘量提高水體岸線自然化率,對河道取直、明河改暗渠、填湖造地、違法取砂、岸線坍塌等情況提出具體修補措施。

  與此同時,山西省還將針對現狀存在的開山採石、破山修路、劈山造城、安全隱患突出、生態功能退化和修複利用不足等問題,各城市可根據山體存在的具體問題,採取相應措施消除安全隱患,恢復自然生態;科學分析棕地和污染土地的成因、受損程度、場地現狀及其周邊環境。  

  利用拆遷空地加大小公園、小型廣場綠地建設

  在城市修補中,《意見》提出將增加城市公共空間。各城市在違法建設專項治理中,嚴控新增違法建設,加大違法建設查處拆除力度,積極拓展公園綠地、城市廣場等公共空間。在城市舊區改造過程中,要利用拆遷空地加大小公園、小型廣場綠地建設,佈置體育活動場地和體育健身設施。加強對山邊、水邊、路邊的環境整治,加大對沿街、沿路和公園綠地周邊地區的建設管控,禁止擅自佔用公共空間。

  推進老城更新改造,山西省將完善老舊小區、舊商業區公共服務設施,整治亂擺攤、亂佔道、亂設架空線、亂張貼、亂拋物等影響市容市貌和秩序的行為,完善各項基礎配套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準,恢復老城區功能和活力。對老舊廠區建、構築物進行歷史文化價值評估,分析老舊廠區環境改造、功能置換的路徑和方式。對能繼續使用的進行修繕,以逐步改造的方式進行更新。

  優化道路交通,山西省通過完善和實施好城市道路交通專項規劃,加快城市道路網體系建設,提高道路建設實施率,加大支路網建設力度,改善交通微循環系統;優化交通出行結構,提高綠色出行比例;整治交通堵點,加強停車場建設和交通秩序管理,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發展“智慧交通”,提高交通管理智慧化水準。

  此外,山西省還將對城市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的規劃和管控,加快編制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和城市歷史環境協調區的城市設計。推進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街區的公佈。按照整體保護、新舊融合、風貌協調的保護要求,進一步擴大歷史風貌保護範圍,加大歷史街區保護力度。(山西晚報記者 李晶) 

編輯:路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