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呂梁:一顆紅棗裏的致富“密碼”
新華網  2018-10-09 17:42:35

  原標題:一顆紅棗裏的致富“密碼”  

  新華社太原10月8日電(記者王井懷)一顆棗如何賣出好價錢?近日呂梁山區的棗農為記者揭開了紅棗裏的致富“密碼”。

  多年來,呂梁山棗農經常碰到豐産不豐收的尷尬。記者幾年前採訪一個山村時,房前屋後落滿了沒人撿的紅棗。記者劈裏啪啦踩著紅棗進村,又劈裏啪啦走出來。一位老太太無奈地説:“沒人願意撿棗,賣棗得運到山外,棗價賤,賣的錢還不夠路費呢。”

  劉在平的家位於呂梁山北段的山西省保德縣,多年來一直為賣棗發愁。2014年,他偶然聽棗販子説熏棗能掙錢,便動了心。劉在平輾轉多地找到熏棗師傅,吃住在師傅家,踏踏實實學手藝。一次學不會就跑兩次、三次,後來把師傅請到家裏現場指導。經過三四年摸索,劉在平現在熏出來的棗,味純、紋理漂亮,很受市場歡迎。

  “幾毛錢一斤的棗熏過後能賣到七八元錢。”現在,劉在平的熏棗一年收入能有幾萬元,去年,他還成了全縣首批25戶“脫貧光榮示範戶”之一。村裏的第一書記把他自力更生的情況報到縣裏後,這個年近半百的莊稼漢第一次上了電視。

  在呂梁山南段的永和縣奇奇裏村,第一書記郭若橋與中國攝影家協會取得了聯繫,發起了認領棗村的活動。

  “攝影師們對口棗農,一對一,一棵棗樹一年100元或120元,不管豐收歉收,讓棗農有個保底的收入。”認領棗樹的發起人、著名攝影家王悅説,1000棵棗樹很快認領出去了。

  認領的第一年,永和縣一帶的棗樹普遍沒有好收成,但是村民卻不再犯愁。春天的時候,村民劉應虎家二三十棵棗樹被認領了,棗花剛開時,3000多元認領費就交到了劉應虎手上。“棗還沒結呢,錢就到手了!”

  今年,奇奇裏的紅棗長勢很好。村幹部楊愛生説,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採摘了,“村裏人認領棗樹的總收入能達到10多萬元呢!”

  位於呂梁山腹地的臨縣是全國著名的紅棗生産基地,全縣有棗農37萬人,紅棗種植面積82萬畝,沿黃河100公里、橫向20公里的棗樹經濟林走廊縱貫南北,被譽為“紅棗之鄉”。

  近三年來,臨縣以紅棗文化節為依託,建立起面向全球的銷售網絡。現在,臨縣紅棗可以賣到北京、深圳、上海等20多個城市,並與歐盟、俄羅斯、日本等國的大型企業建立了長期的貿易合作關係。

  臨縣新聞辦主任劉生峰説,現在臨縣紅棗年産值已突破6億元,佔全縣農業總産值的42%。“棗區農民紅棗收入佔人均純收入的70%以上,紅棗産業已經成為全縣農民增收的一個主導産業。”(完)

編輯:路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