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長治市著力打造現代林業生態體系
山西日報  2018-10-23 10:48:56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ed4470f383ccf8d3bf5c995eee76bd0b_副本

綠色屏障鑄就生態長治。圖為長治市太行山綠化工程。 彭 卿供

  長治市在林業建設中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山西省部署,聯繫實際佈局,突出重點攻堅,強力推進生態、民生、安全、法治“四個”林業建設,努力打造資源豐富、生態完備、功能完善、效益顯著的現代林業體系。今年以來,實施了30萬畝營造林工程,開展了創建森林縣城活動。建設森林體驗基地、森林特色小鎮、森林鄉鎮、森林村莊等工作也已初見成效。

  長治市是山西省太行山綠化的示範市,是全省現代林業建設重點市。多年來,長治市走過了大面積荒山造林、石質山區科技攻關綠化、乾果經濟林提質增效的艱辛歷程,林業生態建設開始進入現代林業發展的提升階段。為全面提升長治林業生態建設新水準、更好地滿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居環境改善對林業生態的需求,今年以來,長治市堅持長遠與當前、山上與山下、興林與富民、數量與品質、生態與産業、保護與利用“六個”結合,形成了“一圈、兩帶、三群、四屏、五廊”的林業生態建設五大區域佈局。即:圍繞兩地保護,建設環上黨盆地和漳澤濕地生態經濟型防護圈;圍繞産業富民,建設100萬畝連翹和30萬畝油用牡丹兩大特色經濟林産業帶;按照不同立地條件及建設重點,依託國、省、縣、鄉、村五級通道建設“三大森林生態經濟群”;圍繞山河治本,建設太行、太岳“兩山”生態防護林和沁河、濁漳河“兩河”水源涵養林四大森林生態防護屏障;圍繞森林鄉村建設,把全市五級道路打造成“春有景、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五大”綠色生態景觀廊道。

  按照五大區域佈局,遵循山上建體系、丘陵建基地、平川建網絡、鄉村建園林、生態節點抓保護的理念,長治市以六大攻堅為引領,全力推進生態、民生、安全、法治“四個”林業建設。一是打好山上滅荒攻堅戰。乙太行太岳“兩山”滅荒為重點,把國家林業生態建設重點工程和地方工程統籌安排、有機結合,實施太行山綠化、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山西省重點區域造林等國家和山西省級工程,大力完成荒山、荒坡、荒灘生態防護林和水源涵養林,年均完成造林30萬畝。二是打好身邊增景攻堅戰。堅持綠化與美化相結合,著力森林縣鄉村建設。按照城鄉綠化一體化工作思路,實施以城鎮綠化為中心,以水網、路網、田網綠化為骨架,以環城、環村、環企綠化為節點,公園、遊園、庭院綠化為亮點的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在農村基本實現綠化全覆蓋的目標,並對重點區域、重點水源地、濕地實施植被恢復綜合治理,全面改善全市生態環境,在全省率先形成一大批森林城鎮群。三是打好産業富民攻堅戰。堅持生態建設與産業發展相結合,建設四大産業基地。乙太行山大峽谷、沁源靈空山、平順天脊山、森林公園農家樂等為主,建成集觀光、採摘、休閒為一體的森林生態旅遊區;以核桃、花椒和連翹、油用牡丹為重點,建設乾果經濟林和灌木經濟林,使之成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産業;把通道綠化與發展林木種苗花卉産業相結合,建設林苗一體化育苗基地,發展速生豐産林,大力發展林草、林藥、林菌、林禽等林下經濟,積極創建生態經濟型林業新模式。四是打好文化興林攻堅戰。堅持森林文化與林業精神相結合,規劃建設面積在1500畝以上,具有上黨地域特色的植物園,完善提高34處森林公園,全面開展建設生態家園文明實踐活動,培育一批集古樹名木、科普教育、生態旅遊、生態保護、生態恢復示範等於一體的林業生態文化載體。五是打好資源保護攻堅戰。堅持造管結合,著力提升現有661萬畝森林資源的品質和效益。圍繞森林增面積、林地增蓄積、提高森林覆蓋率目標,堅持一手抓造林,一手抓管護,造管並重,確保全市森林病蟲害成災率控制在3.7‰以內,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45‰以內,濕地保護率達到90%以上,確保森林和濕地資源安全。同時重點打擊亂砍濫伐、亂捕亂獵、非法徵佔用林地、非法經營加工、無證運輸、濕地排污等違法行為,保護森林和濕地資源,維護生態安全。六是打好生態扶貧攻堅戰。全力實施以退耕還林補助、造林專業隊吸收貧困人員、森林資源管護勞務、經濟林提質增效、林業生態産業增收等五大林業生態扶貧工程,年均使林業生態扶貧受益的貧困人口達到4萬名。(彭卿)

編輯:路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