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依法禁止秸稈露天焚燒
每到秋末冬初,都會重申政策、發佈通知,嚴密布控、嚴防死守,禁止秸稈露天焚燒。與以往不同,今年恰在此時,《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燒的決定》(下稱《決定》)正式對外發佈。從10月21日《山西日報》有關報道看,不僅全面禁止露天焚燒秸稈,而且明確五種綜合利用方式。這意味著,山西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從此于法有據,步入依法治理,不僅要在“堵”——綜合佈防上下功夫,更要在“疏”——綜合利用上做文章。
秸稈露天焚燒何以屢禁不止?一是農作物秸稈量大,但綜合利用力小。這兩個特點,決定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困難比較多,難度比較大。二是秸稈露天焚燒兼具習慣、隱蔽、突發、多發等特點,這就更加大了“防”和“堵”的難度。所以,一味“防”是防不住的,必須疏堵結合。具體到山西省,地貌類型複雜,氣候條件多樣,決定了農作物秸稈不僅數量較大,而且種類較多,因此,秸稈綜合利用面臨的困難必然更大。同時,相比安徽、江蘇、山東等先進省份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山西省各級財政扶持力度也有較大差距。
所以,山西省秸稈露天焚燒有禁不止,很大程度上不是“堵”的力度不夠大,而是“疏”的渠道不夠暢。只有依法確保財政投入大幅增加,切實縮短財政補助與先進省份的差距,涌現更多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為數量龐大、種類眾多的秸稈找到變廢為寶的通道,才是解決的好辦法。倘真如此,你就是真讓農民焚燒秸稈,他也會捨不得。所以,《決定》依法禁止秸稈露天焚燒,更多針對的是政府而不是農民,要求全方位扶持和鼓勵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確是找準了癥結所在,也找到了解決之道。
具體而言,既要財政上扶持,也要政策上優惠,如支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開展,對秸稈機械化還田、離田作業給予補貼,從土地、電價、稅收,以及秸稈運輸、收儲、堆放等方面予以扶持和鼓勵,都是必不可少。大禹治水,疏堵結合,秸稈禁燒,固然嚴防不能放鬆,但更應該在疏導上多下功夫。所以,鼓勵和支持農民使用先進技術和機械進行秸稈還田,通過加大補貼等方式,減輕農戶因秸稈還田、企業因秸稈綜合利用而增加的成本,都是必須的。總之,秸稈處理有利,禁燒才會有力;有了“獲得感”,才會有動力。
這方面,日本應對地溝油的辦法或可借鑒。地溝油如果不加回收,會流入江河造成環境污染,更會為不法商家所利用,讓餐飲店的食客難以放心消費,但回收處理所需費用又相當驚人,這是世界各國政府都感到頭疼的問題。在日本,地溝油是由專業的回收公司進行回收,政府貼補,提煉後變廢為寶,用作垃圾車的燃料。其購買價格高於缺德商家可以接受的價格,使其因為無利可圖而自然選擇放棄。因此,在日本即便有不法商家想買地溝油,也無處可買,更不可能用於糕點製作和烹飪。
受此啟發,如果我們也來個秸稈回收,結果會怎樣呢?可以預見,農民因為有利可圖,無需動員,就會響應。他們不會放著錢不掙,白白燒掉。這樣一來,問題自然迎刃而解。至於政府,對收購來的秸稈,既可用來漚肥,也可製作沼氣。而以此解決農田過度施用化肥、生産生活過度依賴煤炭等問題,使土壤結構改善、空氣品質提升,更是好處多多,求之不得。所以,禁止秸稈露天焚燒,不妨換一個思路,花錢買“平安”,依法促進秸稈綜合利用。其實,這也正是《決定》的主要著力點和最大亮點所在。(徐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