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原:896家小飯桌納入監管 將推行星級評定
山西晚報  2018-10-26 11:45:25

  原標題:太原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餐飲食品安全”896家小飯桌已被納入監管 將推行星級評定

  “幼兒園和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如何監管?”“如何保障網絡供餐的食品安全?”“‘流動宴席’在不在監管範圍?”……餐飲食品安全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為進一步督促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強對餐飲食品的監管力度,為群眾提供放心安全的餐飲服務,10月25日,太原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聽取和審議太原市餐飲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並對這一內容進行專題詢問。

  專題詢問會上,太原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多個部門主要負責人,接受了16位太原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及人大代表的詢問。在應詢過程中,相關負責人透露出不少太原市餐飲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新進展、新措施,引人關注。

   讓學校食堂管理社會化

  “幼兒園和中小學學校是人群密集場所,就餐一旦出了問題,就會是集體性事故,社會影響大。”太原市人大常委會委員趙雁萍提出:“在幼兒園和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監管方面,都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太原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太原市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不出問題,太原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防”“控”“提”上下工夫、想辦法、找措施,太原市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形勢整體向好發展,連續5年未發生食物中毒事故。

  其中,突出食品安全風險“預防”,推行微生物污染控制。強化學校主體責任落實,同時制訂應急預案以防萬一。此外,依託基層監管站強化日常巡查;引入自查制度強化內部管理;嚴格成品留樣實現品質可追溯;落實健康晨檢減少人為染污;引入明廚亮灶,讓學校食堂管理社會化;推行雙向追溯,讓食品品質追溯系統化;嘗試快速檢測,讓食品原料管理技術化。

   4100余家餐飲單位實現明廚亮灶

  “我在一次調研中,看到一家飯店的明廚亮灶,感覺效果很好。從報告中看,太原市目前已有四分之一餐飲經營單位達到明廚亮灶,那剩下四分之三下一步準備怎麼做?”太原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邢德謙提問,並諮詢明廚亮灶的標準是什麼?

  太原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明廚亮灶是國家基於社會共治倡導的一種社會管理措施,通過公眾看得見,倒逼餐飲單位美化就餐場所、亮化後廚環境、凈化個人衛生,不是強制要求。“我們鼓勵有條件的餐飲單位通過打造直視廚房、玻璃透明廚房、視頻傳輸廚房等形式,將餐飲單位廚房食品製作過程向消費者全部或部分開放,公眾可以看到食品製作的整個過程,達到不但要舌尖上安全,還要視覺上安全。”

  該負責人介紹,今年太原市制定了明廚亮灶標準。明廚亮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消費者能看到加工過程,看得明白,吃得放心。另一方面是後廚乾淨衛生,對食品安全不産生污染。

  截至目前,太原市已經有4100余家餐飲單位達到標準,在數量上佔主流,基本達到總數的三分之一,品質上達到標準化,規模上形成影響力。剩餘的四分之三,計劃用三年的時間逐步完成,通過行政引導、政策鼓勵、示範帶頭等措施,引導和鼓勵更多的餐飲單位開展明廚亮灶創建,與全市文明城市創建同步。

  具體有四種形式:一種是低矮墻隔斷,後廚操作過程全部暴露在公眾眼皮底下。第二種是餐廳與後廚之間用玻璃墻隔斷,公眾可以透過玻璃墻看到後廚情況。第三種是視頻傳輸,在後廚安裝攝像系統,公眾可以通過前廳顯示屏看到後廚情況。第四種就是現場即時制售。主要是小餐飲,品種簡單,比如麵館、面皮店、小吃店等。

  引入神秘買家對網絡供餐品質雙評價

  太原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張鈞提出,現在網絡訂餐十分火爆,特別是網絡供餐的小餐飲比較多,對於這種網絡供餐的食品安全問題,是如何監管的?涉及到監管部門、餐飲經營單位和網絡平臺等,都有什麼樣的責任?

  太原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制定頒布了《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並已於今年1月1日起施行。

  “我們以發展的眼光、科學的態度認識和對待互聯網+餐飲經營模式。根據食品安全法和相關法規,我們採取‘6雙’措施規範網絡供餐食品安全監管。即‘雙審查、雙承諾、雙檢查、雙約談、雙評價、雙公示’。”該負責人介紹,對擬入網經營者進行雙向審查,要求網絡平臺和入網經營者事前雙承諾,市、縣兩級對入網經營者進行對比檢查,對存在問題者進行雙約談,開展神秘買家活動對網絡供餐品質進行雙評價,對相關信息雙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為切實加強網絡供餐管理,太原市制定了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指導意見,明確平臺、入網經營者和監管人員各方責任。其中,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對許可證進行嚴格審查,建立檔案。建立信用評價和失信退出機制。對失信評價達到累計評價5%的要停止提供平臺服務。

  同時,太原市食藥監管部門加強對入網經營餐飲服務單位的日常監督檢查和量化分級管理,加大對網絡供餐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並關注網絡訂餐輿情信息,及時處置投訴舉報。

    星級化管理“小飯桌”

  “近年來,太原市針對學生的小飯桌越來越多,遍佈全市,而且存量很大、隱患較多。怎麼能讓‘小飯桌’就餐的孩子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在這方面是如何監管的?”太原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常志宏提出。

  “‘小飯桌’現實有需要、實際已存在,太原市食藥監管部門主動介入,在全國率先探索管理方法,先行先試分四步對‘小飯桌’實施規範管理,得到了國家局和綜治部門的肯定和認可。”太原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太原市896家“小飯桌”已納入監管範圍。在全部納入監管的基礎上,推行星級評定。制定評定標準,對達到基本標準的評為一星,達到較高標準的評為二星,管理規範的評為三星。對達不到食品安全基本標準的“小飯桌”予以勸停經營。星級評定得到了公眾的認可,星級“小飯桌”成為公眾選擇的第一參考。

  星級評定整體拉升了“小飯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在此基礎上,開展星級化管理,就是將星級標準成為“小飯桌”開辦的第一標準,要求所有“小飯桌”必須達到星級標準才能從事經營活動。同時,實行動態管理,對管理滑坡的降低星級,對經營檔次提升的提高星級,對不能達到星級的第二次進行勸停。

  此外,“貼公示”方便公眾選擇,引導社會共治。將“小飯桌”食品安全管理等同於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每學期開學前後對“小飯桌”進行全覆蓋性檢查,結合星級動態化管理,在對照星級標準對各“小飯桌”食品安全現狀進行重新評定後,評定結果在學校周邊進行公示,方便公眾選擇,引導公眾參與監督。

  小店區先行先試讓流動宴席“固定”經營

  太原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王瑾説,印象中,原來農村辦紅白事的時候拉幾口大鍋,就在路邊搭個棚,用的餐具都是露天存放。“現在,發現城區裏也有這種現象,請問是如何監管的?”

  太原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農村集體聚餐,俗稱“流動飯店”,是紅白喜事集體聚餐經營的主要模式,因其場所簡陋、食品採購渠道複雜、貯存條件簡單、加工操作不規範、廚師流動性大、食品安全意識不強等因素,一度成為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問題。

  “雖然不在食品安全監管範圍內,也不屬於食品安全監管法定職責,但因為其涉及民生,所以我們以服務指導為出發點,採取‘備案指導、場所固定、培訓提高、典型引導、示範帶動、逐步規範’等措施,積極探索農村流動飯店和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新模式,讓流動飯店‘固定’經營,讓固定場所規範運行,讓農村宴席安全放心。”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太原市對128家流動飯店進行了備案管理,農村宴席集體聚餐管理全部納入指導管理範圍。

  其中,在小店區先行先試,實行“政府投資建場所、村民申報免費用”的管理模式,區財政拿出300余萬元,用於整治農村集體聚餐,目前已建成梁家莊、鞏家堡等36個設施齊全、管理規範的室內固定場所供村民聚餐使用。通過在太原市推行小店區農村集體聚餐規範化管理經驗,使家庭式聚餐的食品安全狀況得到了明顯提高,農村民眾飲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17年受到國務院食安辦督查組領導的充分肯定。

   舉報投訴專線實行24小時專人值守

  “每天能看見公交車後面宣傳,飯店裏也貼的你們的投訴舉報電話12331,這個電話一年能接多少?能解決多少投訴問題?對群眾舉報屬實的是否有獎勵?”太原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張志佩提問。

  太原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12331是全國食品安全統一舉報投訴熱線電話,也是公眾諮詢電話。從開通至今,最多時每天有上百個電話,年接聽數量已經突破16000人次。

  該負責人介紹,引入先進技術,對12331舉報投訴專線進行改造升級,增加撥號語音提示、屬地管理優先接聽、諮詢類自動答覆等功能,同時,實行24小時專人值守,實現自動轉接和人工接聽永不佔線,將舉報投訴專線打造成為集舉報投訴、諮詢和服務為一體的平臺,打造成為政府監管部門與企業和消費三者之間相互交流的橋梁和紐帶。通過服務的提升,諮詢類電話撥打率明顯上升,使群眾投訴“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回復”。(山西晚報記者 李飛飛)

編輯:路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