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穿行在山間的“礦工號”
1月23日,原平開往軒崗的4604次列車抵達軒崗站。
在山西省原平市境內,有一列被當地旅客稱為“礦工號”的列車,每日往返于原平站和軒崗站的山間。該列車以接送原平市軒崗鎮礦區的職工上下班為主要任務,列車全程運行37公里,票價3元。
綠皮車的設施比較陳舊,為了更好地服務旅客出行,列車乘務員們準備了便民服務箱,內置老花鏡、藥品、紙筆等物品。
自開行以來,這列以煤礦工人為服務主體的“礦工號”列車已服務旅客超過1179萬人次。(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1月23日,調車長趙金亮在原平站檢查列車。
在山西省原平市境內,有一列被當地旅客稱為“礦工號”的列車,每日往返于原平站和軒崗站的山間。該列車以接送原平市軒崗鎮礦區的職工上下班為主要任務,列車全程運行37公里,票價3元。
綠皮車的設施比較陳舊,為了更好地服務旅客出行,列車乘務員們準備了便民服務箱,內置老花鏡、藥品、紙筆等物品。
自開行以來,這列以煤礦工人為服務主體的“礦工號”列車已服務旅客超過1179萬人次。(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1月23日,在原平開往軒崗的4604次列車上,列車長衛世卿(右一)為旅客提供老花鏡。
在山西省原平市境內,有一列被當地旅客稱為“礦工號”的列車,每日往返于原平站和軒崗站的山間。該列車以接送原平市軒崗鎮礦區的職工上下班為主要任務,列車全程運行37公里,票價3元。
綠皮車的設施比較陳舊,為了更好地服務旅客出行,列車乘務員們準備了便民服務箱,內置老花鏡、藥品、紙筆等物品。
自開行以來,這列以煤礦工人為服務主體的“礦工號”列車已服務旅客超過1179萬人次。(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1月23日,在原平開往軒崗的4604次列車上,乘警郝廷澤在檢查滅火設備。
在山西省原平市境內,有一列被當地旅客稱為“礦工號”的列車,每日往返于原平站和軒崗站的山間。該列車以接送原平市軒崗鎮礦區的職工上下班為主要任務,列車全程運行37公里,票價3元。
綠皮車的設施比較陳舊,為了更好地服務旅客出行,列車乘務員們準備了便民服務箱,內置老花鏡、藥品、紙筆等物品。
自開行以來,這列以煤礦工人為服務主體的“礦工號”列車已服務旅客超過1179萬人次。(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1月23日,在原平開往軒崗的4604次列車上,旅客在翻找藥品。
在山西省原平市境內,有一列被當地旅客稱為“礦工號”的列車,每日往返于原平站和軒崗站的山間。該列車以接送原平市軒崗鎮礦區的職工上下班為主要任務,列車全程運行37公里,票價3元。
綠皮車的設施比較陳舊,為了更好地服務旅客出行,列車乘務員們準備了便民服務箱,內置老花鏡、藥品、紙筆等物品。
自開行以來,這列以煤礦工人為服務主體的“礦工號”列車已服務旅客超過1179萬人次。(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1月23日,在原平開往軒崗的4604次列車上,列車長衛世卿(左二)為旅客倒熱水。
在山西省原平市境內,有一列被當地旅客稱為“礦工號”的列車,每日往返于原平站和軒崗站的山間。該列車以接送原平市軒崗鎮礦區的職工上下班為主要任務,列車全程運行37公里,票價3元。
綠皮車的設施比較陳舊,為了更好地服務旅客出行,列車乘務員們準備了便民服務箱,內置老花鏡、藥品、紙筆等物品。
自開行以來,這列以煤礦工人為服務主體的“礦工號”列車已服務旅客超過1179萬人次。(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1月23日,旅客在原平站檢票上車。
在山西省原平市境內,有一列被當地旅客稱為“礦工號”的列車,每日往返于原平站和軒崗站的山間。該列車以接送原平市軒崗鎮礦區的職工上下班為主要任務,列車全程運行37公里,票價3元。
綠皮車的設施比較陳舊,為了更好地服務旅客出行,列車乘務員們準備了便民服務箱,內置老花鏡、藥品、紙筆等物品。
自開行以來,這列以煤礦工人為服務主體的“礦工號”列車已服務旅客超過1179萬人次。(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