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春節:表演、巡遊、好彩頭

澳門街頭,“駿馬”奔騰。

本報記者 蘇寧攝

 

南方的小年在農曆的臘月二十四。從這一天開始,王太的日程表就正式進入“過年模式”:置辦年貨、清掃除塵、燒香祭祖、添置新衣、準備“利是”……

 

王太是上海人,早年嫁到澳門。在澳門生活30多年,生活習俗完全融入當地社群。王太的生活,就是近60萬澳門市民熱騰騰迎接馬年春節的縮影。

 

為了迎接甲午馬年的到來,澳門特區有關部門從1月中旬開始到2月下旬,安排了53項豐富多彩的表演活動鬧新春。

 

率先登場的迎新春音樂會在世界文化遺産歷史城區的古跡中進行,澳門中樂團在崗頂劇院舉辦“春之頌”音樂會,澳門樂團則在古色古香的鄭家大屋舉辦一場搖擺樂演奏會。

 

以“駿馬歡度賀新禧”為主題的賀歲燈飾,包括逾千座大小型各色燈飾,以及2萬多個LED燈飾,已經點亮了澳門各主要景點以及廣場、公園、街道、休憩區。兩匹“金馬”已昂首佇立在氹仔橋頭和澳門北區,象徵澳門民眾未來一年好運連連,像駿馬一樣勇往直前、鵬程萬里。

 

農曆廿三至除夕夜,環抱在濃郁南歐特色建築中的塔石廣場是傳統年宵市場,這裡設有數十個賀年禮品、年花、開運風車、吉祥物及食品飲料檔位,市民們不僅可以在這裡採購年花、年貨,同時還能欣賞到多場充滿民族風味的表演。除夕下午將會迎來“萬家喜慶賀馬年”新春系列活動開幕式——西藏日喀則地區民族藝術團的精彩藏族歌舞表演,隨後還有舞龍舞獅、中樂演奏、十二生肖和福祿壽大拜年。

 

緊挨著塔石廣場的盧廉若公園春草堂,奉上的是一份特別的節日禮物:“和風瑞氣貫南西——海南、西藏春節習俗展”。有來自海南的椰雕、貝雕茶具、花瓶和龍燈,以及臨高人偶戲服、黎錦織造服飾;西藏帶來的則是唐卡、藏族面具、藏香、佛龕及羌姆神舞服飾等。現場更有經驗豐富的傳統手工藝人,進行黎錦織造、泥條盤築法制陶技藝、唐卡及藏香製造的工藝展演。

 

世界遺産媽閣廟,每逢春節香火比平日更加鼎盛,除夕晚上更是萬頭攢動,一眾善信都要在吉時搶上頭炷香,冀求新年行好運。媽閣廟前地擺滿售賣神香和風車的攤檔,不少人拜完神都會買個風車祈求轉個好運。

 

萬眾期待的“大金龍巡遊”將在大年初一上午隆重登場,238米長、近百人共同舞動的大金龍和18頭醒獅在大三巴牌坊廣場由特區政府官員舉行金龍和醒獅點睛儀式,並在議事亭前地燃放炮竹,途經澳門主要地標景點,十二生肖、福祿壽三星、財神爺沿途向市民、遊人拜年並派發“利是”及金元寶,祝願澳門繁榮興旺、財源廣進。

 

大型花車巡演“駿馬喜躍耀濠江”將於農曆新年初三及初九舉行,來自葡萄牙、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印尼、中國內地及台灣、香港等8個外地表演團體,以及澳門本地表演者逾千人參加表演。

 

向來文體不分家,除了豐富多彩的藝文演出,賀歲體育活動也必不可少。新春假期多個團體合辦的“單車遊大運”、“步步高升旅遊塔長跑賽”、“賀歲五人足球公開賽”等,接連登場,還有專為殘障人士舉辦的“新春弱健共融康體樂”趣味康體遊戲。在萬眾忙碌歡騰的喧鬧聲中,馬年登場啦!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30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