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韋本土化引發華商憂慮

海峽飛虹:今年元旦之前,津巴布韋政府表示要在新年伊始嚴格執行本土化與經濟授權法,在津從事零售業等行業的中國商人無不憂心忡忡,擔心自己的生意受到嚴重衝擊。為此,本台駐津記者劉暢8日專訪了中國駐津巴布韋大使館經商參處參贊韓兵。韓兵參贊認為,中國商人應該理解並尊重這一法律,保證當地人的利益也是為了保證自身的長久發展。詳情請聽劉暢發回的報道。



2010年,津巴布韋出臺本本土化與經濟授權法,規定在津投資資産價值50萬美元以上的非本地企業應將不低於51%的股份或股權出售給津巴布韋本地黑人。該法還規定零售批發、交通運輸、糧食和經濟作物初級産品生産、房地産代理、奶製品生産、美容美發等14個行業為只允許津巴布韋本地人經營的保留行業。今年元旦之前,津巴布韋政府表示要在新年伊始嚴格執法,沒有按規定轉讓51%股權並獲得本土化證的外國企業將被處以罰款或4個月以下有期刑期或兩罰並舉。

 


韓兵參贊認為,津巴布韋政府的本土化政策與這個國家的革命歷史有關,同時這一法律也是為了保護本國的經濟獨立性,雖然從市場經濟角度來看這一政策有待商榷,但既然出臺了這一法律,中國投資者就應該尊重並遵守這一法律。

 

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推行激進的土地改革之後,長期受到西方制裁,經濟不斷下滑,而在穆加貝“向東看”戰略的主導下,中國已成為津最大的外商投資來源地和重要的貿易夥伴。目前,在津巴布韋從事經濟保留行業尤其零售業的外國人主要來自中國。韓兵認為,中國商人在津巴布韋做生意時應具有雙贏的意識,支持本地人的利益也是在為自己謀求長遠利益。


目前,津政府僅允許2010年以前進入保留行業的外資企業在轉讓51%的股份之後繼續運營,而此後很難再允許新的外資企業進入保留行業。在本土化政策之下,想繼續從事零售業的中國商人該如何應對呢?韓兵參贊建議,中國商人可以採取靈活的方式,利用自己的資金與貨源優勢,與當地人進行合作經營。


韓兵參贊還建議中國商人認真研究本土化政策,不要想當然。比如當年針對礦業的本土化政策,雖然説外國企業持有股份不能超過49%,但認真分析政策之後會發現,外資實際上是可以佔到一半以上的股份。而對於保留行來説,雖然不讓新的外資進入,但本土化法也指出,只要獲得本土化部認可,有些案例可以得到豁免。韓兵參贊認為,在本土化問題上,兩國的經貿合作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自從津政府規定本土化的最後期限之後,前往辦理本土化證的中國商人不斷增多。據北方商會負責人管先生介紹,商會出面已經為幾十名華商辦理了本土化證,辦證過程較為順利,並沒有想像得那麼艱難。對於已經取得永久居留權的、並且在2010年法規出臺前進入保留行業的外資企業,經評估合格後繳納500美元手續費,未取得永久居住權的最多將繳納5000美元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