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擬引進外勞 臺“勞動部”:若達共識可研議

據台灣東森新聞雲報道,臺當局“勞動部”14日下午召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會”,“農委會”在會中臨時提案提出“引進農業外勞”,表示在季節性農工(茶葉、果樹)、全年性缺工(蔬果去皮包裝等理貨集貨)等時期,兩大類需要引進外勞。對此,“勞動部”則指出,只要在執行所有評估流程有共識皆可研議。

 

“農委會”今日針對於台灣農業勞動人力不足的狀況進行報告,由於台灣農業經營規模小,從業人員年齡也偏高,加上工作環境不是相當舒適,因此持續有缺工問題,“農委會”已有改善環境或是開放農業打工,但效果不彰。

 

“農委會”強調,目前缺工有2大類,其一為季節性農工,約2~3個月,例如基層農事工(采收、包裝)等,或是有機栽培、育苗(插秧)等都是季節性。另一種則是全年性缺工,例如食用菇、蔬果的理貨集貨,以及花卉養殖勞工。

 

目前“農委會”研究季節性缺工考慮經由“農會”當僱主 ,分派農工到各個小農工作,而全年性缺工部分,就可以由單一僱主,譬如農場 、合作廠等來雇用。但“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副署長”蔡孟良指出,勞資政産官學大家有提出四大意見。

 

例如台灣農業開發若是新興外勞開放,有可能衝擊婦女就業,同時,也可能排擠製造業外勞額度。此外,若“農會”當僱主,是否有管理外勞的能力也需考慮,第4點則為小農可能更容易被排擠,希望“農委會”審慎評估。

 

蔡孟良強調,並沒有“試辦”的打算,目前外勞政策的狀況是緩進不是驟增,若是所有勞資學政四方溝通評估程式走完,明年1月再開會時就可一起討論。必須審慎評估既有農村就業機會及對於農村在地人口的影響,同時避免農業技術及品種外流的可能。